第23課 公輸
公輸盤—頑固、陰險、狡詐
楚王----虛榮、愚蠢、狡猾
語言生動,運用比喻、排比、對比等修辭,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
點撥:
本文是一篇以記言為主,趣味盎然的散文,它生動的對話、鮮明的人物形象均給人留下極深的印象。
(1)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宋和反攻宋,是貫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記述這個矛盾的產生和發展是步步深入的。起初墨子和公輸盤辯論,譴責攻宋“不義”,后來和楚王辯論,把攻宋與患了“竊疾”相提并論,就更深入地揭露了攻宋的侵略實質。后來由辯論轉到了攻守之術的實際較量,直到打破敵人的一切幻想,就比原來更深入了一步,就在這對矛盾不斷發展、激化、解決的過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越來越鮮明,令人感到真實生動。
(2)一波三折,懸念迭生。如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見公輸盤,人們滿以為見面后墨子一定會勸阻公輸盤攻宋,但墨子卻邀請公輸盤去殺人,出人意料地制造了一個懸念。見到楚王也是如此,人們以為墨子會勸說楚王,但墨子卻聊起了偷竊病。又是一處懸念。當人們讀到“公輸盤服”和楚王稱“善”的時候,一定會想到問題解決了,但這兩處各自均是波瀾又起,懸念再生,令人不讀不快。這種一波三折,懸念迭生的寫法產生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3)運用排比手法,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如第一部分中的5個連續的”……不可謂……”在語勢上像連發的炮彈一樣有力,在內容上從不同角度對公輸盤進行斥責,令其難以招架,無可推脫。
4.墨子與公輸盤、楚王的這場斗爭給予我們什么樣的啟示?學習課文后,最大感受是什么? 請聯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國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道義和實力結合起來,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斂其野心。面對大國的不義之戰,要敢于斗爭。一方面要從道義上揭露其不義,使他們在輿論上威風掃地,另一方面,要從實力上作好充分準備,使他們的侵略野心無法得逞。這個道理,不僅被無數的歷史事實證明;而且在今天也不無借鑒意義。 在強權肆虐橫行的國際環境下;我們只有壯大實力,才會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我們今天來看“非攻”也還不失為一個美好的理想。墨子止楚攻宋,用今天的話說,是既有外交斗爭,又有實力較量,二者相輔相成。首先要看到墨子是站在正義立場上批判非正義的戰爭。但是,如果墨子只憑他的“雄辯”去進行斗爭,仍然不能取得實在的戰果。不可無外交,但更要注意實力。墨子的實力一是他“守圉”的本領,二是有禽滑厘等三百人為后盾。起決定作用的是掌握了“守圉”本領的禽滑厘等宋國人民。這對我們是很有教育意義的。
墨子為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不怕艱險,堅韌不拔,勇于自我犧牲的奮斗精神和始終重視實踐的作風,是激勵我們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終身奮斗的一股精神力量。
但是,墨子的這種非攻思想也有它的局限性,因為他不懂得引起戰爭的社會根源和階級根源。墨子所處的時代所以發生連續不斷的兼并戰爭,是當時階級斗爭的必然現象,是不能用“非攻”的主張來制止的,因此,所謂非攻在墨子所處的時代是根本不能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