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下冊第一單元復習資料1
【基礎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爛熳(màn)緋紅(fēi) 發髻(jì)畸形(jī) 杳無消息(yǎo) 瞥見(piē) 教誨(huì) 匿名(nì)
2.多音字
顫 zhàn寒顫顫 的 dí的確 應 yìng答應 菌 jūn細菌 喝 hè 喝采
chàn顫抖 de好的 yīng應該 jùn菌子 hē喝水
二、字形
藤 藤條 髻 發髻 蘆 蘆葦 挫 挫折 杳 杳無消息 疾 疾病
騰 騰飛 鬢 鬢角 廬 茅廬 銼 銼子 查 調查 嫉 嫉妒
鬃 鬃毛 盧 盧布 矬 矬子
三、詞義
1.重點詞
緋紅:鮮紅。瞥見:無意中突然看到。
相宜:適宜。 物以希為貴:東西越稀少就越珍貴。希:少。
介意:在意,放在心上。 流言:沒有根據的話(多指背后議論、誣蔑或挑撥的話)。
杳無消息:形容一點消息也沒有。杳,遠的不見蹤影。宛如:好像。
畸形:本課比喻事物中不正常的情況。原意是生物體某部分發育不正常的形態。
2.近義詞
和藹•和睦
形容詞,都有溫和、親睦之意。“和藹”側重于人的態度和氣,容易接近,如“張老師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師”;“和睦”指人與人之間相處得好,相互之間親愛和好,無爭吵,如“我們班的同學們都和睦相處”,“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和睦的大家庭”。
瞥見•看見
動詞,都含有看到的意思。“瞥見”指無意中突然看到,如“課堂上我昏昏欲睡時一眼瞥見了老師那嚴肅的目光”;“看見”則指看到的時間較長,如“我在去年的六月份親眼看見了黃果樹瀑布”。
教誨•教導
動詞,都有通過語言或其他手段,使人懂得某種道理,獲得某種知識或技能的意思。“教誨”側重指耐心、親切的開導、啟發,常用于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如“我永遠無法忘記張老師對我的不倦的教誨”;“教導”著重指引導、指導,為他人指明方向,常常帶有尊敬的色彩,有時還可充當名詞,指教育指導的內容,“如我們走在社會主義的大道上,毛主席的教導記心上,大踏步地向前走。”
3.相關成語
抑揚頓挫:(聲音)高低起伏和停頓轉折。
深惡痛疾:厭惡痛恨到極點。
四、文學常識
1.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浙江紹興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xx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臺醫學院學醫,后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1918-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吶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專集,表現出愛國主義和徹底的民主主義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魯迅的一生,對中國的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