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全冊第四單元教案
語文八年級下第四單元教案
《云南的歌會》
一、教學課文: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十六課《云南的歌會》
二、授課學時:兩課時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和場面描寫。
能力目標:朗讀、揣摩、品味文章語言,感受文章濃郁的鄉土氣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探尋并領略民族風情,熱愛民俗文化。
重點:
1、理解課文所寫的三種場合中唱歌的不同情境,體會內容和寫法的上的差異。
2、深入理解云南歌會所蘊含的美。
難點:
揣摩語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寫和場景描寫的妙處。
四、教學手段與方法
本文所寫內容豐富,語言生動富有表現力,充滿了情趣,根據文章這一特點,我將充分發揮學生作為閱讀主體的作用,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借助多媒體等電教手段,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通過探究 、研讀、討論來使學生深入體會云南歌會的美,理解課文的深刻含義。
五、教學準備:多媒體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在地理課中,我們已領略過美麗的西雙版納那熱帶雨林特有的自然景觀和別具特色的人文景觀,也經常在電視中欣賞到傣族優美的孔雀舞和熱鬧的潑水節。今天,我們將要學習沈從文先生的《云南的歌會》,作者獨具匠心地為我們展示了云南這個多民族地區的另一種風情——歌會,下面讓我們跟隨沈從文先生的腳步,在“月光下的鳳尾竹”的樂曲中去神游云南歌會,去品味人生的美好,生活的美好。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迤(yí)西 譬(pì)喻 糯(nuò)米 蹲(dūn)踞
忌諱(huì) 酬(chóu)和 鐵箍(gū) 熹(xī)微
(2)解釋下列詞語。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扶搖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悠游自在:快活的樣子。
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 淳樸:誠實樸素。
別開生面:另外開展新的局面。 忌諱:忌怕而隱避。
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為交際往來。
2、學生在背景音樂中朗讀課文,要求讀完課文后能說出自己通過本文對云南的歌會有了哪些了解。
本文以老練而又富有表現力的文字描繪了云南歌會的三種形式,這是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就可以獲取的信息。教師在組織學生交流時應引導大家注意每種歌會形式的特點,如:每個場面各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
并總結歸納:
山野對歌——對歌具有對抗性質,才智大比拼;
山路漫歌——即興自由歌唱,發乎性情,自然成趣;
金滿斗會——民歌傳承,是一間傳授民歌的課堂。場面宏偉,氣勢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