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全冊第四單元教案
四、教學手段與方法
談話激趣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拓展延伸法等。
五、教學準備:多媒體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國自己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XX年五一的7天長假被取消,但同時增加了三個傳統節日假,分別是(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大家回憶一下在過這些節日的時候家里都會有哪些習俗?
今天,我們就隨作家汪曾祺一起去江蘇高郵,不但看看那兒的端午風俗,還要嘗嘗他們端午的鴨蛋。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請同學們自由快速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2、檢查學生自讀課文情況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門楣(méi) 莧菜(xiàn) 籍貫(jí) 硝藥(xiāo)
腌臘(yān) 絡子(lào) 大襟(jīn) 車胤(yìn)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門楣:門框上的橫木。
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說明它的奧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籍貫:祖居或個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傳說中指主管某個城的神。
肅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
曾經滄海難為水:經歷過滄海,對別處的水就難以看上眼了。
與有榮焉:因而也感到榮幸。
囊螢映雪:囊螢和映雪分別指晉朝車胤和孫康利用螢火蟲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讀書的故事。3、再讀課文,用勾畫圈點的方式思考:(先獨立思考,再鄰座二人討論,然后全班交流)
①作者家鄉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②作者家鄉的鴨蛋有什么特點?
③作者筆下的端午的鴨蛋有哪些情趣?
明確:
① 作者家鄉的端午共有七種風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放黃煙子、吃“十二紅”。
② 作者家鄉的鴨蛋有三個特點:質細、油多、蛋黃紅。
③ 作者筆下的端午的鴨蛋情趣有:掛“鴨蛋絡子”、挑鴨蛋、吃鴨蛋、做鴨燈。
4、在上述三個問題的解答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端午的風俗①―――家鄉的鴨蛋②③―――端午的鴨蛋④⑤
(三)、品讀課文
1.讓學生從課文的三個層次中任選一層,先同桌二人練讀,再自主全班示范朗讀。師生共同評點,并交流閱讀感受。
如:一個小小的鴨蛋,作者卻寫得有滋有味,用了一些方言,挺有地方色彩的……
2. 教師先肯定學生們的感受,并介紹汪曾祺的創作特點:
汪曾祺長于江南,定居京城。翻閱他的作品,不乏風和日麗、小橋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極少見到雷霆怒吼,闊大無比的壯觀場景。他憑著對事物的獨到領悟和審美發現,從小的視角楔入,寫凡人小事,記鄉情民俗,談花鳥蟲魚,考辭典故,即興偶感,娓娓道來,于不經心,不刻意中設傳神妙筆,成就了當代小品文的經典和高峰。
汪曾祺曾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3.師生合作探究,理解課文
(1)思考:作者家鄉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為什么要先寫端午節的風俗?
明確:
①、第一段以“家鄉的端午,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開頭,介紹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等風俗;又列舉了“放黃煙子” 吃“十二紅”這兩種較為獨特的風俗。
②從文章思路來看,先談端午風俗很有必要。文題為“端午的鴨蛋”,因此,首先必須先寫端午風俗,從各地均有的風俗寫到家鄉獨特的風俗,再寫到“十二紅”,寫到“咸鴨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轉寫“端午的鴨蛋”;從寫作手法上,先濃墨重彩地描繪出“端午”的氣氛,就為文章主體“鴨蛋”預設了一個合理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