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全冊第四單元教案
3、學生根據以上感知整理全文結構:
總起全文(1)
山野對歌(2~3)
分寫三種場合的歌會(2~5)山路漫歌(4)
金滿斗會(5)
(三)賞析品讀課文:
1、文章對三個歌唱場面的描繪在內容上各有側重,而在寫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第一個場面――山野對歌,去感受那一股撲鼻而來的濃郁的鄉土氣息。指名朗讀2~3段,要求其余學生思考作者通過什么方式表現山野對歌并做批注。
(學生不難看出“山野對歌”這一片斷首先介紹了對歌的地點和內容,然后主要通過描寫對歌中的年輕女子的動作、神態、外貌來表現山野對歌的熱烈與歡快。)
教師導引:
(1)、同學們注意,由于云南少數民族生活在大山、叢林里,所以對歌地點就在“松樹林子和灌木叢溝凹處”這就是“山野對歌”。
(2)、我們先來聽聽“對調子”都唱些什么?(唱的多是情歌酬和)
(3)、“多”字說明什么?能不能去掉?(不能。“多”說明“對調子”多數以情歌為主,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內容。)
(4)、既然“對調子”多唱情歌,那么它采用什么方式唱歌呢?(或見景生情、或提問、或互嘲互贊)
(5)、無論采用何種方式,“對調子”都是什么大比拼?(機智才能)
(6)、這里作者著重寫了“一個年輕婦女一連唱敗了三個對手,逼得對方啞口無言”的情景。請同學們齊讀這個內容,看看作者從哪三個方面刻畫這個年輕婦女?(動作、神態、外貌)
(7)、其中第三段作者不惜濃墨重彩、工筆描繪了人物的外貌,分別從面容、牙齒、衣飾特別是對衣著的描寫,你覺得這個少數民族農村婦女具有什么樣的性格特征?(性情開朗、活潑、聰明、手腳勤快)
(8)、在這個對歌場面中,作者側重寫了唱歌人,有什么作用?(烘托出活潑歡快的場面,描繪出樸素動人的情景。)
明確:這是以人襯景的寫法,表現出山野對歌的熱烈與歡樂。
2、為了讓同學們能夠更直觀的去理解對歌時人物的情緒,可引導學生模仿《劉三姐》即興對歌(多媒體播放《劉三姐》對歌的片段)
3、集體朗讀2~3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云南的歌會》,理清了文章脈絡、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而出。請同學們思考回答:文章首先總寫對云南的感受和認識,然后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哪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每個場合的特點分別是什么?(生答)看來,同學們已經很好的掌握了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對云南的歌會也已經有一定的了解。
(二)研讀品味4~5段
1.賞讀“山路漫歌”。
(1)、默讀第4段,勾畫出好詞好句,并與同學分享。
我們再來看看那些趕馬女孩, 聽聽她們都唱些什么歌?(悅耳好聽的山歌)
她們的歌聲充滿一種什么樣的美?(淳樸本色美)
現在默讀課文第四段,感受那一種離塵世很遠,離心靈卻很近的美。并勾畫出好詞好句,等會讓大家分享一下。(提示:我們可以抓住動詞、形容詞、副詞和修辭手法來賞析好詞好句)
例:報春花“在輕和微風里不住點頭”用了擬人修辭,顯得活潑生動,它的藍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聯想,讓人感受到花的靈性和花色的純凈。又如,“最有意思的是云雀……”中,“起飛”“扶搖”“盤旋”“唱歌”“鉆”等動詞把云雀輕捷的身姿、悅耳的鳴叫描繪得栩栩如生。(教師在讓學生說得盡興時提醒學生注意:本段要表現的歌會形式是什么?寫人們唱歌的有幾句話?寫環境的又有幾句話?目的是引入下一環節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