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全冊第四單元教案
(2)、討論:本段寫趕馬女孩唱歌僅三句,卻用了許多優美的語句描寫由呈貢一路進城的景色。這是否偏離了“山路漫歌”的“歌”字?
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明白:這些優美的語句描寫出了當地優美的環境,自然環境之美與歌聲之美相得益彰,渾然天成,只有這一方水土才能孕育如此美妙的歌。為“趕馬女孩的歌唱”創設了一個動人的場景。在美好環境中長大的女孩,自然是歌聲動人,情韻動人。山鳥的鳴唱,與“趕馬女孩的歌唱”交相應和,交織成一支動人的山野田園交響曲。
總之,這些內容既是對“趕馬女孩的歌唱”的真實寫照,又是對中心的鋪墊,還是一種烘托映襯――以優美的環境映襯優美的任務優美的歌!板書:以景襯人
(3)、拓展想象:請同學們猜想一下,趕馬的女孩會唱什么?(自由討論)
(4)、齊讀第4段。
2、 賞讀“村寨傳歌”
(1)、老人常說“十年難逢金滿斗”,齊讀第5段,將“金滿斗會”與前兩種形式的歌會比較,說說“金滿斗會”的難得之處在哪里?
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特點:
場面盛況空前
人多:集合了鄉村男女老幼百多人。
時間長:唱和相續,一連三天才散場。
盛妝:和逢年過節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潔索利,頭上手中到處是銀光閃閃。
b、傳承民族文化——由老一代匯集記憶中充滿智慧和熱情的東西,全部傳給下一輩。
(2)、齊讀第5段。
(三)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苗族,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教授,《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散文、小說創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說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如有時間可簡單介紹《邊城》與鳳凰)
(四)總結
賞讀《云南的歌會》這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我們似乎與作者進行了一次云南之旅。在作者引領下,我們對自然、對人、對藝術進行了一番品味,我們領略到了我國民歌文化的豐富多彩和濃郁的民族風情,同時在作者的筆下,我們讀出了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同學們,生活就像歌聲一樣美好,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也熱愛那美麗濃郁的民俗文化吧!
(五)拓展延伸
播放剪輯好的相關音像資料
1.趣味競猜:所播放的音像片段分別是哪個少數民族或地方的民歌?
(如:《阿詩瑪》—彝族,《五朵金花》—白族,四川的“跑馬溜溜的山上”、陜北的“信天游”、內蒙古的“敖包相會”、新疆的“掀起你的蓋頭來”等等)
2.學生展示收集到的其他民俗文化現象。
(六)作業布置
1、課后練習第二題,體會不同的人物描寫
2、學唱一首民歌
《端午的鴨蛋》
王詩路
一、教學課文: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十七課《端午的鴨蛋》
二、授課學時:一課時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情感
能力目標:誦讀課文,品味作者的語言風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端午風俗,感受鴨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風情,提倡珍惜傳統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
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情感。
難點:
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有韻味十足的語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