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夢幻般的湖》
四、精讀賞析
學生細讀課文,討論交流:
(一)本文采用了多種手法和優美的語言來描寫景物,生動形象,含蓄深遠,請找出并加以分析
1.它藍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藍得純正;它藍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藍得深沉。
作者用了“……似……,可比……要……”這樣的句式,前一分句,讓人對這種藍產生直觀想像,青海湖的藍像海洋的藍,也像天空的藍。后一分句又使意思更進一層,同時也摒棄了前一分句相比較事物的不足,青海湖是完美的,是無懈可擊的。這種虛實結合的方法,容易讓人把握事物的特點。
2.青海湖的藍,藍得純凈,藍得深湛,也藍得溫柔恬雅。
青海湖的藍不是一語可以概括的,它有很多特點!凹儍簟闭f明這種藍透明、干凈、清爽,“深湛”體現了青海湖藍得深沉、清澈,“溫柔恬雅”的青海湖就像一個文靜的少女,柔美嫻靜,寧靜安詳。語言優美而樸素,嫻雅而有生機,細細品味,韻味無窮,意義深遠。
3. 那藍錦緞似的湖面上,起伏著一層微微的漣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漿液,又像是白種
人的小姑娘那水靈靈、藍晶晶的眸子。
“像是……又像是……”,這種連用幾個比喻句比喻一個對象的方法在修辭學上叫做博喻。其作用就是能用不同的比喻句表現事物不同方面的特點!跋袷巧形茨痰牟A{液”,玻璃是透明的、干凈的看起來極少雜質,用玻璃漿液來比喻漣漪則突出它的透明、干凈、柔滑的特點。“小姑娘那水靈靈、藍晶晶的眸子”是靈動的,富有生氣的,這也是漣漪的特點。用這種博喻的手法來表達意思,能讓語言更含蓄,更耐人尋味。
4.我看著不遠處的那位年輕的司機,他仍舊那么肅穆,默默地望著遠處的一個地方,絲毫
沒有交流情感的意思。
這句話是為了從側面體現青海湖的美。毫無疑問,在作者的眼中青海湖是美的,那么在司機眼中又是怎樣的呢?也是美得醉人的。他的肅穆,因為這個世界美得讓人震撼,只能保持肅穆,以免褻瀆,他“默默地望著遠處的一個地方”,陶醉在這夢一般的美麗當中,甚至絲毫不想交流,因為這種美只能用心去體會,交流也是難以把握的。
作者希望青海湖為更多的游人所賞識,但又擔心美麗的青海湖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想一想:有什么措施既可以開發旅游資源,發展經濟,又不破壞環境。
一.當堂檢測(課堂10分鐘)
1.給下列加點的字的注音
撲朔迷離( ) 顛簸( )犬吠( ) 粗獷( )深湛( ) 恬靜( )眸子( )
折服( ) 蒼穹( ) 佇立( ) 鑲著( ) 漣漪( )( 。攘( )
2.在下列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
(1)我的眼前,一片鑲著露珠的____________________草灘,草灘上生長著______________
的油菜花,在這綠色和黃色的背后,又銜接著一派_________的藍湖水。
(2)那草灘的綠,綠得_____________,那菜花的黃,黃得________________,而那湖水的藍,又是藍得多么____________!它藍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藍得______________;它藍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藍得_________________。青海湖的藍,藍得________,藍得_________,也藍得_____________。
3.細讀課文,說說貫穿全文線索是什么?題目中的“文眼”是什么?
二.課后鞏固、開拓、提升(30分鐘)
基礎題(課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