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 夢幻般的湖》教案
3、試從文中“夢境的繼續”和“夢一般的傳說”中摘錄有關景物描寫的好詞佳句。反復誦讀,體會其表達效果。
①我的眼前,一片鑲著露珠的綠茵茵的草灘,草灘上生長著黃燦燦的油菜花,在這綠色和黃色的背后,又銜接著一派無邊無際的藍色湖水。
用“綠茵茵”“黃燦燦”,不僅突出草灘黃綠相間、色彩艷麗、引人注目,而且表現出青海湖畔一片充滿蓬勃生氣的景象。
②而那湖水的藍,又是藍得多么醉人啊!它藍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藍得純正;它藍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藍得深沉。
湖水藍得“醉人”,用“醉人”表達了作者的心態,已陶醉其間,同時也表現出湖水藍得可愛、迷人。“純正”“深沉”,表現出湖水藍的程度,濃濃的,毫無雜色。
③那藍錦緞似的湖面上,起伏著一層微微的漣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漿液,又像是白種人的小姑娘那水靈靈、藍晶晶的眸子。
用“水靈靈”“藍晶晶”的眸子來比喻湖面上的漣漪,十分貼切生動。“藍晶晶”,指藍得發亮,恰當地表現了湖水的色彩。“水靈靈”,富有動感,活靈活現,也正符合水面波動的情景。句子運用這兩個詞語,使湖水顯得更嬌美可愛。
④那晶瑩的雨珠隱隱約約地閃露在草叢中、花瓣里、湖面上,以及山巒頂端和空氣的分子之間,輕輕地吸一口空氣,甜絲絲的,涼爽爽的。
“甜絲絲”“涼爽爽”,這里不只是身體的感覺,而且也是心理感受,表達了作者心情舒暢,心曠神怡,有甜蜜之感。
⑤據說,到了盛夏時節,一群群、一層層的魚兒自由自在地浮游著,金燦燦,紅艷艷,美極了。
句中的“金燦燦”“紅艷艷”,表現出魚的黃與紅的色彩燦爛,光彩奪目。
四、讀下列句子,談談你對文章語言的體會。
①它藍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藍得純正;它藍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藍得深沉。青海湖的藍,藍得純凈,藍得深湛,也藍得溫柔怡雅。那藍錦緞似的湖面上,起伏著一層微微的漣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漿液,又像是白種人的小姑娘那水靈靈、藍晶晶的眸子。
作者為了突出青海湖水的晶瑩明澈,運用了對比、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而且長短句結合,讀起來富有音樂感。把“起伏著微微漣漪”的湖面比作小姑娘那“水靈靈,藍晶晶的眸子”非常貼切,不但寫出了水的藍,更重要的是突出了湖水的純凈,純潔,不受半點的污染,還給人以無盡的遐想。
②我幾乎醉了,想跑,怕破壞這畫卷的安謐;想喊,又怕驚動這畫卷的寧靜。
作者被這大自然的靜謐給震懾住了,不敢跑,也不敢喊,只有獨自默默地佇立著,任大腦在美中陶醉,任心潮在美中起伏。作者壓抑著內心的欣喜;表達出的感情比直抒胸臆要強烈得多。
③“誰能相信這是大自然的現實,而不是大膽的夢幻呢”聯系課文內容,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這句話的意思是:青海湖的水那樣湛藍,那樣晶瑩透澈,景色那樣令人陶醉;又有各種各樣的鳥,在藍天翱翔,在水面浮游,在草灘棲息;那么多魚兒成群在水中游來游去,這么神奇、美麗的地方,簡直就是撲朔迷離的夢境,置身其中,讓人不敢相信,這就是現實,仿佛進入夢境一般。所以說,青海湖,夢幻般的湖。
4、文章最后希望人們來到美麗的青海湖瀏覽又怕環境遭到破壞。想一想:有什么措施既可以開發旅游資源、發展經濟,又不破壞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