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與法同行 學案
(1)消費者應當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服務的知識和使用技能,消費者組織可通過報刊雜志向消費者提供相關的消費知識,幫助消費者提高消費質量。 (2)購買商品后,消費者應主動索要發票。 (3)消費者要盡量到正規的商店購物,少購買流動攤點的物品。 (4)消費者要善于識別各種消費陷阱,提防上當受騙。價格游戲是不法商人最基本的欺騙方式,消費者應警惕價格陷阱,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個受侵害。
考點四:了解隱私權的含義及國家保護隱私權的有關法律規定;學會尊重他人隱私和保護自己的隱私。
1.隱私是指個人心理、生理以及社會交往過程中的秘密。隱私權指的是公民隱瞞不危害社會的個人私事,未經本人允許不得將其公開的權利。
2、國家保護隱私權的有關法律規定
①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家是私人生活的領地,是公民最安全、最隱秘、最獨立的“私家天地”,也是公民隱私權、財產權和其他權利和自由的象征。警察執行公務進入住宅,首先要有法律的明確授權,這是行政機關執法的前提條件,其次要遵循正當程序,這是行政機關執法的必然要求。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3.怎樣尊重他人隱私?
首先表現在不蓄意打聽和刺探別人的秘密,其次表現在當你無意中聽到或看到他人的隱私,應當為他人保守秘密,不經本人允許,不得散布他人的隱私。
個別家長和老師為了解學生情況以及弄清事實或加強教育針對性,采用翻學生抽屜、看學生日記、追問學生交往情況等,盡管可能出于善意,但也是不尊重學生隱私的表現。
4.怎樣保護自己的隱私?
(1)要有效地保護自己的隱私,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和適度的情感距離。“一米線”實際上要求的是對別人隱私權的尊重。
(2)保護個人隱私,要提高防范意識,不要輕易泄露個人信息。
典型例題
1.材料一:在公共汽車上,一中年婦女提著帶魚上車,蹭臟了中學生趙剛的新校服。中年婦女說:“衣服臟了沒關系,回家洗洗就行了。”趙剛笑了:“我該說的話讓您說了,我得說‘對不起’了。”眾人向趙剛投來贊許的目光,中年婦女也被這幽默的批評羞紅了臉。
材料二:公共汽車的一個急剎車,使乘客甲重心前移,踩了乘客乙的腳。
甲:“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乙:“對不起就得啦?也讓你嘗嘗被踩的滋味!”說罷,踩了甲一腳,并將兩記重拳擊在甲的臉上,甲的左眼眶頓時腫了起來。車上秩序亂了,驚叫聲、指責聲頓時響成一團。司機只好把車開到治安崗亭。 閱讀上述材料請回答:
(1)趙剛和乘客乙處理問題的方法不同說明了什么? (2)乘客乙的行為屬于什么行為?
(3)這兩則材料給了你什么啟爾?
參考答案:(1)說明趙剛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自覺地遵守社會公共秩序,而乘客乙則不具備這樣的優良品質。(2)乘客乙的行為擾亂了社會公共秩序。(3)①公民個人要加強自身修養,積極宣傳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提高社會的文明程度;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規矩。如果人們各行其是,各行其“道”,社會生活就會混亂不堪,各種違法現象就無法制止;③公民應自覺遵守社會公共秩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