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信息與信息處理》教學設計
教學
環節
教師教學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復習
舊知提問:在前面的課中,我們學習了計算機系統由硬件和軟件兩部分組成,那么其中的硬件有哪五個組成部分?思考,回答:輸入設備、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出設備。回顧舊知識。
新課
引入
設疑:那么,當我們在鍵盤敲一下“a”鍵,顯示器馬上顯示一個“a”字母,計算機要完成這個分析、處理過程,大家想象一下硬件這五個組成部分之間的工作流程是怎樣的呢?學生想象,并發表猜想。設疑過渡到本節課新知識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計算機硬件五大組成部分之間的聯系使用課件,動畫演示p13圖1-17“計算機硬件的組成部分及其關系”,并講解其工作流程。認真聽老師講解,并對照書本加深理解。通過課件使知識簡單直觀化。呈現課件中的練習游戲:拖拉五個部件名到相應位置。學生愉快地在各自的電腦中完成練習游戲。通過游戲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請有能力的同學嘗試復述計算機硬件五個部件的工作流程。個別同學嘗試復述,其他同學補充完善。通過復述,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二進制與計算機對照圖1-17,設疑:我們知道,當我們從圖中最左邊通過輸入設備鍵盤輸進一個“a”,那么在圖中的最右邊通過輸出設備顯示器則輸出一個“a”,現在請大家再猜想一下,這個“a”在圖中內部流程中,是始終以“a”的形式存在還是變成其它什么形式呢? 學生討論并猜想答案。設疑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提示:請大家觀看一段視頻《計算機二進制工作原理》,答案就在其中,看完后請同學回答。學生認真觀看錄像,后回答:“a”在計算機內部是二進制代碼流通。設疑:我們知道我們日常生活用的是十進制,那么為什么電腦內部工作要用二進制呢?請大家看書p11—12,看誰能最快找到答案。閱讀教材內容,找出問題答案。培養學生看書自學的能力。教師歸納:1、計算機只能識別二進制,即由0和1組成的編碼。2、采用二進制的原因:(1)容易表示;通過課件分析實例:采用二進制代碼控制“中”字在電子屏中顯示的原理。(2)運算法則簡單。對比十進制的“九九乘法表”進行分析。認真聽老師講解,并對照書本作標記,加深理解。直觀形象地講解重難點。
程序與計算機設問:大家認為是人聰明還是電腦聰明?展開討論,答案不一。引入過渡。引導歸納:看范疇而定,在運算速度、記憶容量、工作強度等方面人的確不及電腦,但是畢竟電腦是人發明創造的。設問:那么我們人是怎樣讓電腦為我們工作的呢?回答:讓電腦運行相關軟件。反問:那么軟件何來?回答:軟件是人編寫出來的程序。課件歸納:1、計算機程序的概念:控制計算機工作的一系列命令。2、常見的編程語言有:機器語言與高級語言。3、通過程序段截圖,讓學生對比兩種語言的特點,并指出其轉換方法。認真聽老師講解,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并對照書本作標記,加深理解。直觀形象地講解重難點。
課堂
小結
引導學生講本節課的收獲,并梳理歸納。學生談本節課的學習收獲。歸納總結知識。3、教學評價:讓學生完成下面的填空題,了解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1)計算機內所有的信息都是以( )進制形式表示的。 (2)二進制由( )和( )兩個數字組成。 (3)計算機采用二進制的原因是:( )、( )。 (4)控制計算機工作的一系列命令稱為( )。 (5)計算機能直接識別和處理的語言是( );但比較直觀、易懂,便于人們使用的語言是( )。 4、教學資源:《計算機系統的基本工作原理》課件及《計算機二進制工作原理》視頻。 六、教學反思本節課對抽象難懂的教學內容,采用圖解、錄像、游戲等方式,進行了直觀的演示和簡潔的歸納,大部分學生能較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學效果理想。本節課設計了較多的有針對性的問題引入、過渡到教學各環節,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積極參與投入課堂,充分發揮其課堂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