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信息與信息處理》教學設計
第4節《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學設計 一、學習者分析 學生憑生活和學習經驗,一般只是對目前所使用的計算機有所了解,但對于最早期及最前沿的計算機特點和應用情況,知之甚少,所以這節課有必要突破時空限制,通過展示豐富的圖片、視頻資料,向學生形象直觀地介紹相關的信息。 二、教材內容分析1、本節的主要內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節課主要內容是介紹早期和當今計算機的特點及應用情況,因此我們可以采用展示圖片、播放視頻及閱讀教材等方式,幫助學生了解相關信息。通過這節課,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計算機,感受計算機及技術發展的迅猛,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科學、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情感。 2、教學重點、難點: 最早期及最前沿的計算機特點和應用情況。 3、課時安排:0.5課時。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第一臺計算機的相關資料; (2)了解計算機的發展歷程,識記構成計算機的元器件的四個發展時期; (3)了解多媒體的概念; (4)了解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發展狀況及趨勢。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體驗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趨勢以及對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日常生活學習的影響。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科學,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信息技術的情感。知道學習、掌握信息技術是信息社會對每個公民的基本要求。 四、教學理念和方法從已知過渡到未知的方式展開教學,即從學生生活實際中所見所用的計算機入手,帶領他們引伸觸覺到未知的計算機過去及將來的領域去;通過播放視頻、課件和層層設問,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從而解除疑惑,建構知識。 五、教學過程設計1、 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呈現方式讓學生從目前流行的計算機,聯想最早期計算機及其應用的情況,通過播放視頻呈現昔日的情形;讓學生思考為何最早期的計算機體積那么龐大,引出制造計算機的元器件所經歷的發展時期;讓學生對比古今計算機,歸納引出計算機及其應用的發展特點,通過播放視頻、展示圖片,展現最前沿計算機及應用的發展態勢。 2、教學過程
教學
環節
教師教學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
引入通過課件,展示當今流行的臺式、筆記本型、掌上型計算機的圖片,讓學生說說它們的優點。臺式機:經濟、性能高和穩定;筆記本型:方便攜帶;掌上型:袖真輕巧。聯系實際,對比引入第一臺計算機的介紹。早期的計算機設問:大家能想象出目前我們正在使用的這些先進電腦的鼻祖是怎樣的嗎?學生討論,展開想象的翅膀。引入過渡。請學生帶著以下問題,觀看視頻《計算機的發展歷程》: 1、世界第一臺計算機誕生于哪一年哪個國家? 2、它有哪些特點?觀看視頻。 結合教材,回答回題: 1、1946年在美國誕生;2、由近2萬只電子管造成,占地170平方米,運算速度僅5000次/秒。形象直觀地再現計算機的發展歷程。展示一些過渡期計算機的圖片。認真觀賞,接受信息。擴展教學內容。計算機元器件的發展設問:那為什么第一臺計算機外型這么龐大,而當今的計算機卻能做得這么輕巧呢?學生討論,紛紛發表見解。引入過渡。引導并歸納:主要因為制造計算機的元器件不同。 課件展示:構造計算機的四種元器件發展過程及其圖片、特點:電子管——晶體管——中小規模集成電路——大規模集成電路。認真聽老師講解,結合教材劃書,加深理解。形象直觀地講解知識點。古今計算機的變化特點設問:我們把第一臺計算機和當今的計算機對比一下,誰能歸納出計算機及其應用的發展變化特點?紛紛發表見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課件歸納計算機的發展特點: 1、外型越來越輕巧; 2、價錢越來越便宜; 3、操作越來越簡易; 4、運算速度越來越快; 5、功能越來越多; 6、應用領域越來越廣。學生理解,深化認識。從現象到本質,提練歸納觀點。計算機及其應用的發展播放視頻《卓越的apple電腦技術》。認真觀賞,感受計算機及其應用的卓越成效。形象直觀地呈現信息,激發學生對科技發展的關注和熱愛。過渡:看完這段視頻,相信大家無不驚嘆電腦及其技術發展的迅猛,下面請大家再觀看一組圖片,了解計算機及其應用的一些前沿發展情況: 1、網絡化; 2、多媒體化 3、巨型化; 4、微型化; 5、人工智能化; 6、虛擬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