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七年級音樂下冊全冊教案
(3)隨樂學唱大約兩次,與學生分析,整首歌曲就由三句構成,了解歌曲的結構,就很容易學會。
(4)跟著音樂伴奏進行演唱后,由老師糾正唱錯的地方。
(5)啟發學生在舞臺上如何表演這首歌曲:小組唱、表演唱等。為班級演唱會做準備。
3、欣賞日本歌曲《森林水車》。
(1)、教師提問學生唱過哪些日本歌曲,對日本歌曲有什么感受?(憂郁,哀傷)如《櫻花》,主要構成的音有哪些?但并不是所有的日本歌曲都是這種風格的,比如《森林水車》。
(2)學生欣賞《森林水車》后,談談對歌曲的感受(活潑、輕快、明亮)。
(3)教師小結:兩手歌同樣是日本歌曲,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感覺呢?主要就是他們用的調性不一樣,《櫻花》用小調寫成,主音在6,《森林水車》用大調寫成,主音在1,前者暗淡柔和,后者明快活潑。
(4)學生視唱歌譜,尤其注意#2和#4的音高,讓學生體會《森林水車》的明快。
4、小結本課。
教后記:《孤獨的牧羊人》是一首非常好聽的歌,學生對它很感興趣,但是演唱時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不斷地鼓勵學生。
第二、三課時(第二、第三周)
一、 組織教學,檢查出勤情況。
二、 發聲練習:
4/4 5 4 3 2 | 1 — — — ‖
mi ma mi
三、 復習舊課:
1、全班同學跟隨音樂演唱《孤獨的牧羊人》。
2、啟發學生如何用不同的力度表現歌曲。
3、跟伴奏音樂,用力度變化表現歌曲。
4、用輪唱的形式,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并給予評分。
四、 新課部分:
1、學唱《森林水車》
(1)上周已經欣賞過這首歌曲,由于歌曲的旋律比較容易唱,因此,要求學生跟著老師的鋼琴先把歌譜唱好。
(2)唱歌詞,教師糾正學生唱錯的地方。
(3)學生討論這首歌最合適用什么演唱形式?為演唱會的準備做鋪墊。
2、學唱《長城謠》
(1)學生先欣賞一次作品,之后談談對這首作品的感受。
(2)介紹作品。
歌曲創作于1937年。原是電影劇本《關山萬里》中的插曲,后因“八一三”抗戰爆發,影片沒拍成,這首插曲卻成為風行與大后方的一首抗戰歌曲,并由周小燕在新加坡錄成唱片,流傳國外。這是一首獨唱歌曲。音樂蒼涼悲壯,質樸自然,感情深切而不纏綿,兼有抒情和敘事的特點。旋律線條起伏不大,節奏進行平穩,結構單一。歌曲采用平易近人的音樂風格,敘述人民被迫流亡的苦難,喚起人民的愛國熱情。
(3)跟琴學唱歌曲。
(4)引導學生如何唱好這首歌:敘述中帶有悲涼的感情,聲音要連貫、統一!白詮拇箅y平地起”,帶有激憤、仇恨的情緒,與前面樂句形成對比。咬字要結實有力,字頭要噴口而出。聲音飽滿,語氣堅定。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歌曲適合什么演唱形式?(學生討論)
3、欣賞歌曲《中國娃》
(1)歌曲介紹:
這是一首帶有中國民間風味的通俗歌曲,隱含了對祖國和家鄉的深情。
(2)欣賞歌曲1—2遍。
4、欣賞歌曲《眾人劃獎開大船》
(1)歌曲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