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七年級音樂下冊全冊教案
學生討論后,要求每人手中的樂器和聲音材料為畫面配上音樂。
(五)全班齊唱《球迷歌》,邊唱邊走出課堂。
第五單元 八音和鳴
一、 教學內容
八音是古代以制作樂器的材料為依據,將中國民族樂隊分成的八個類別。本單元在內容上分為《吹打震山河》與《絲竹繪美景》兩部分。第一部分以中國傳統樂曲中最負盛名的《將軍令》為欣賞材料,通過感受樂隊音響,同時由教師“帶領”學生認識樂隊的編制,分清吹管、彈撥、拉弦、打擊等四種不同類型的樂器。重點感知吹管樂器組和打擊樂器組的音色,讓學生將圖片中的樂器與音響中的音色結合起來;第二部分《絲竹繪美景》,先欣賞江南絲竹《紫竹調》,以補充《將軍令》中聽得不夠清晰的幾種樂器,如二胡、笛子、琵琶等。最后安排了《陽春白雪》《漁舟唱晚》《空山鳥語》,讓學生隨著樂器聲音的變更、樂曲風格的不同,領略民族器樂的魅力,在配以古詩、風景圖片,讓學生隨著音樂、看者圖畫、想著古詩,步入民族音樂的優雅殿堂。
二、 教學目標
1、能說出常見民族樂器的名稱及其分類。
2、能夠記住《紫竹雕》的音樂主題,及《陽春白雪》、《漁舟唱晚》、《空山鳥語》之后,用簡單語言描繪其音樂意境。
三、 教學重點和難點
感知吹管樂器組和打擊樂器組的音色,讓學生將圖片中的樂器與音響中的音色結合起來;讓學生隨著音樂, 步入民族音樂的優雅殿堂。
四、 課時安排:兩課時
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及深厚文化底蘊的文明古國,我們的祖先還在從事非常簡單的勞動時,就利用勞動工具等物品制成樂器來演奏、伴歌和伴舞,表達樸素的思想感情,如七千多年前就有了骨笛和塤等樂器。
(二)古代樂種根據制作材料劃分為“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三)我國的民族樂器經過長期的改造與完善,現已形成四大類別,即“吹拉彈打”。這是按照各種樂器的演奏形式、發聲方式來進行分類的。
(四)欣賞民族管弦樂隊演奏圖及音樂《豐收鑼鼓》片斷。
(五)由樂隊圖片導入樂器類別劃分及種類:
吹:指吹管樂器,包括笛、笙、蕭、嗩吶等。
拉:指拉弦樂器,包括二胡、板胡、中胡、高胡、京胡、革胡、墜胡等。
彈:指彈撥樂器,包括琵琶、柳琴、三弦、中阮、大阮、揚琴、箏、古琴等。
打:指打擊樂器,包括大鼓、堂鼓、鑼、鈸、木魚、碰鈴、梆子等。
(六)我們剛才看到的民族管弦樂隊是在近代借鑒西洋管弦樂隊的編制規則建立起來的。那么,我國傳統的民樂合奏有哪些形式呢?(可讓學生先回答。)
傳統的民樂合奏形式有四種基本形式:
1、 清鑼古樂:打擊樂器合奏。
2、 吹打樂:吹管樂器與打擊樂器合奏。
3、 弦索樂:拉弦樂器與彈鈸樂器合奏。
4、 絲竹樂:弦樂器與吹管樂器合奏。
(七)今天,我們欣賞的第一個曲目,是上海民族樂團根據蘇南吹打《將軍令》改編而成的同名合奏曲,由中央民族樂團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