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七年級音樂下冊全冊教案
3、讓學生在課后收集頌歌的樂譜或音像資料與同學們分享。
二、 教學目標:
1、能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出什么是頌歌。在聽賞感受中能辨別出頌歌這種音樂體裁的歌頌對象及演唱形式。
2、能簡述頌歌體裁的概念。
3、能記住音樂主題,并能哼唱其中的兩至三個主題。能將自己對頌歌的感受說出來與同學分享。
三、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頌歌的分類。
2、教學難點:頌歌的特點及頌歌的對象。
四、 教學準備:多媒體輔助教。
五、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音樂是一種藝術,由于藝術實踐的不同,形成了眾多的體裁和樣式。今天,我將給同學們介紹眾多聲樂體裁中最常見的一種聲樂體裁——頌歌。
(三)新課教學:
1、 音樂知識(展示課件)
你了解頌歌嗎?頌歌是音樂作品的一種體裁。體裁是指文藝作品的類別或品種。頌歌和贊美祖國、人民、英雄人物、壯美的山河及一切美好事物的音樂作品都屬于頌歌的范疇。
接下來,我們聽賞幾首頌歌,請同學們在聽賞的同時,注意這些歌曲的特點以及它的演唱形式和歌頌對象。
2、 作品欣賞
(1)《黃河頌》(展示課件)
在聽賞之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黃河頌》的作者——冼星海。
① 作者簡介(展示課件)
冼星海(1905——1945)生于澳門的一個貧苦的船工家庭。1935年從法國巴黎音樂學院留學歸國后,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赴延安,在魯迅藝術文學院任教。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他有大型聲樂套曲《黃河大合唱》、歌曲《救國軍歌》、《在太行山上》、《到敵人后方去》等。被稱為“人民的音樂家”。
② 作品介紹(展示課件)
《黃河頌》是一首男高音獨唱歌曲,選自《黃河大合唱》。這是一首莊嚴的頌歌,曲調有開始的悠揚抒情逐漸發展為深沉、寬廣、激昂、熱情、自豪地歌頌了祖國的悠久歷史及中華兒女的堅強性格。
③ 作品聽賞(展示課件)
聽賞完《黃河頌》之后,同學們能否告訴老師,這首頌歌的演唱形式(獨唱)和歌頌對象?
(歌頌對象是祖國的悠久歷史和中華兒女的堅強性格)這首歌的特點是什么?(曲調悠長寬廣,氣勢豪邁激昂。
(2)《歡樂頌》
① 作者簡介(展示課件)
貝多芬(1770——1827)德國作曲家,歐洲古典音樂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創作了九部交響曲,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以及其他各種不同體裁和形式的音樂作品,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在歐美被尊稱為“樂圣”。
② 作品簡介
《歡樂頌》是貝多芬創作的《第九交響曲》中的第四樂章第二部分中節選的。旋律從氣質上和結構上具有濃厚的德意志民間的鄉土氣息,表達出人民的心聲。這首曲子不僅節奏單一而規整,具有進行曲風格,而且氣勢雄偉、莊嚴、旋律進行中的級進又使其具有頌歌的性質。
③ 作品聽賞
這首作品有什么特征呢?(該曲具有進行曲的風格,氣勢莊嚴雄偉)
④ 歌曲分析
節拍:4/4拍,結構:方整的二部曲式,由四個樂句組成。
⑤ 試唱歌曲。
(3)《走進新時代》
① 聽賞
② 總結該曲
這是一首現代歌曲,以什么演唱形式演唱呢?(領唱與合唱)歌頌了什么呢?(歌頌黨和人民)曲調深情柔美。
③ 全班同學一起演唱這首歌,歸納出頌歌的特點及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