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七年級音樂上冊全冊教案
復習作為一個切入點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引導學生復習舊的知識,檢查上節課所布置的作業完成情況。
結合課本的鍵盤圖來講解,師生互動,有問有答,并且讓學生下課后到教室的鋼琴上來看看,用實物來鞏固學生的記憶,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
讓學生主要記住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和六拍子的強弱規律。
結合課本,借用播放幻燈圖片和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用比喻的思維展開想象。
可以請學生起來回答并對回答接近準確的學生給予肯定和鼓勵。
結合課外景象,借用實際景物和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利用小故事和學生身邊的東西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讓學生在課堂中就學會唱《龍的傳人》,并且能夠體會到樂曲所要表現的內在情感。能夠根據樂曲的情緒變化來對樂曲進行曲式分析。
利用分組討論比賽來調動學生的唱歌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在課堂最后進行總結,為學生理順本堂課講過的知識,加強學生的記憶。
點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使學生知道自己是中國人,要熱愛自己的祖國。
第三單元《故鄉的云》教案
課題 故鄉的云 課型 綜合課
教育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一組中外作品的演唱和欣賞,感受作品流露出的對親人、對家鄉的思念和熱愛之情。
結合具體作品初步理解節奏和旋律是音樂表現的兩的要素。
練習豎笛吹奏,能在連貫的樂句中較準確地吹出re、fa、mi三個音。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結合具體作品初步理解節奏和旋律是音樂表現的兩的要素。
難點:情感體驗思鄉之情。通過一組中外作品的演唱和欣賞,感受作品流露出的對親人、對家鄉的思念和熱愛之情。
教學策略及創造性教學設計: (教法選擇、學法指導、課堂組織形式、教具媒體應用、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等) 采用講授、視唱、欣賞法,引導學生情感體驗思鄉之情。
運用電腦多媒體教學。
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音樂學科教師用書。
布置作業:
復習歌曲《故鄉的親人》;課下練習豎笛吹奏,學吹《雪絨花》
教學反饋:
(形成性評價設計、總結性評價設計) 學生通過科學的練聲法學唱歌曲,感覺有所收效,學習興趣提高。再通過比照同一作曲家的不同作品,音樂感受能力有所進步。
教學內容、過程安排:
(包括德育滲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學法指導等) 分析、評價
反思、體會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檢查學生出勤情況。
二、新課教學:
1.揭題:
師:今天我們將開始學習第三單元“故鄉的云”。首先,我們先一起來學唱一首老歌《故鄉的親人》。
2.歌曲《故鄉的親人》:
(1)欣賞。
(2)跟琴學唱。
(3)作品分析:
1851年,福斯特在遠離自己家鄉和親人的辛辛那提州工作時,感到遠離親人的孤寂和惆悵,于是創作了這首歌,借以寄托思鄉之情,本曲的歌詞也是作者自己填寫的。歌曲的旋律有著濃郁的贊美歌風格,這是因為福斯特自幼喜愛音樂,常隨黑人保姆到教堂聽黑人唱贊美歌,這些黑人的宗教歌曲給予他很深印象的緣故。
歌曲結構為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四段歌詞帶有起、承、轉、合的意圖。第一樂段比較平穩,第二樂段的首句情緒激昂,出現高潮,接著重復了第一樂段的旋律,感情逐步平靜。全歌旋律樸實、優美,節奏平穩,具有濃郁的贊美詩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