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地域的形成”教學設計
②把學生收集的部分資料印發給學生(附件1)
(二)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環節
內容設計
學生問題預測
教師調控策略
引入
回憶:中國四大工業基地的名稱及分布
學生已基本遺忘初中的地理知識
①要求學生課前找回初中書本,進行溫習;②教師制作四大工業基地分布的課件
過渡
工業基地屬于工業地域的一種類型,什么叫工業地域?什么叫工業集聚?什么叫工業聯系?
新概念較多,學生接受有些困難
指導學生看書,梳理概念間的聯系
師生總結
工業聯系→工業集聚→工業地域
過渡
這些現象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只要用地理的視覺用心去發現,你就會發覺地理就在你身邊!我們一起來看以下幾個小組對我們花都的汽車工業有何發現?
三組的學生代表展示他們非執筆活動成果
①風神汽車產銷體系調查報告②近幾年落戶花都的汽車零配件廠家情況③花都汽車城的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
學生可能會超時,可能因緊張而表達不清晰。
①肯定他們的成果,發現他們各自的閃光點加以表揚。
②調整授課的內容。
過渡
地理就在我們生活中,然后我們用理論知識加以分析。
知識整合過程
①工業聯系的類型
②工業集聚的優勢
③工業地域的類型
④工業地域的發展特點
重點和難點內容都集中在此,學生難以消化。
讓學生結合剛才展示的內容進行舉例②老師采用其他的工業案例加以說明③設計條理清晰的板書加強學生的理解(見板書設計)
案例分析
長江工業帶形成條件的分析
理論難以遷移
運用flash課件
小結
工業地域形成過程
過渡
各地區既有工業發展的優勢區位條件,也有限制條件。為了尋找最佳的工業區位,有些產品的生產鏈是跨地區的,甚至是跨國的,形成全球生產系統。
舉例分析
工業分散的原因
工業分散的結果
對跨國企業較陌生
結合各類跨國企業,分析原因
指導學生課后查找海爾企業和索尼公司的發展過程
小結
工業分散與工業的地域聯系
總結
1.知識總結:
2.技能總結:信息收集、整理能力、讀圖能力、
表達能力、課件制作能力的提高。
(三)板書設計
第二節 工業地域的形成
一、工業集聚與工業地域
二、工業分散與工業的地域聯系
六、教學反思
通過課堂實踐,教學設計思想能基本落實,學生能聯系花都汽車工業,理解工業地域的形成過程,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進一步提高。
這節課,在教材使用上有所轉變,通過將地理非執筆內容引入課堂教學,改變學生“教材是世界”的觀念,教材中的內容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來源,更多的知識可以來自生活中,明白“世界才是教材”。
這節課,老師沒有盲目依賴多媒體教學,精心設計了條理清晰、突出重點與難點的板書,使學生對本節內容一目了然,取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但這節課,仍暴露出傳統教學的一些弊端,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宰地位還要繼續下降,學生的地位要突出,在提出問題之后,要讓學生有足夠的空間去思考,加強學生思考的深度。
七、練習設計
圖5是某跨國企業產品在a、b、c、d四國的產量與消費量比值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1~3題。
1. 該企業生產的產品最可能是:
a.飛機 b.運動鞋 c.計算機 d.精密儀器
2.關于該企業的敘述,正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