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東西方世界
(2)革命戰爭的爆發:法國革命在歐洲造成了極大的震撼。歐洲大陸上各國君主看到在法國革命中波旁王朝被推翻,非常害怕法國革命會引起本國的革命。因此,十分仇視革命的法國。英國雖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但是,它擔心一旦法國強大起來,就會與它爭奪歐洲和海上霸權。于是,英國積極聯合歐洲封建君主,武裝干涉法國革命,以削弱法國在歐洲大陸的影響。英國成為歐洲大陸反法同盟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3)法國革命戰爭的性質:1792年春,法國對奧地利宣戰,革命戰爭開始。革命戰爭是法國人民保衛革命、保衛祖國、反對外國武裝干涉的一場正義戰爭。
2.正確認識拿破侖戰爭
拿破侖戰爭是指拿破侖·波拿巴上臺執政到18xx年滑鐵盧戰役期間法國與其敵對國進行的一系列戰爭。
(1)拿破侖戰爭具有雙重性質,既有明顯的反對外國武裝干涉、保衛革命成果的性質,又有強烈的侵略擴張性質。18xx年以前所進行的戰爭,其主導方面是反干涉,因而本質上是歐洲兩種社會制度的交鋒。它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進一步摧毀了封建舊制度,鞏固了資本主義的社會秩序,傳播了法國革命的思想,在客觀上有利于歐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農民的解放。但18xx年以后所進行的戰爭,就主要表現為侵略性。它侵犯歐洲許多國家的獨立,掠奪各國人民財產,招致各國人民的反抗。
(2)歐洲大陸各國封建君主同法國作戰,主要是為了撲滅法國革命,重建封建秩序;而英國干涉法國革命則是過去兩國間商業戰爭的繼續,正在進行工業革命的英國企圖消滅自己的競爭對手。
(3)戰爭以拿破侖失敗而結束,它反映了當時力量的對比。在歐洲大陸,封建勢力在總體上仍大于資本主義勢力;在英法對抗中,英國的力量強于法國。同時,拿破侖對占領地的經濟掠奪和軍事統治,激發了各國民族起義,反抗斗爭風起云涌。這是拿破侖戰爭失敗的直接原因。
【典例精評】
閱讀下列材料
1794年法國熱月政變后,熱月黨領導的國民公會于1795年制定了憲法。憲法草案報告人在解釋憲法的指導思想時說:“應該由優秀人物來統治。優秀人物就是最有教養和最關心維護法律的人。目前,除個別例外,優秀人物應該從下面這類人中去尋找:他們擁有財產,熱愛其財產所在的國家和保護其財產的法律,以及維護其財產的安定環境;由于他們擁有財產而過著優裕的生活,因而很有教養;這種教養使他們明智而有判斷力,可以討論決定國家命運的法律的利弊。一個由有產者統治的國家是有秩序的國家,而由無財產者統治的國家將陷入自然狀態(按:即無政府狀態)。”
——(法)阿·索布爾:《法國大革命史簡編》
回答:
對這段話寫一篇短評。
說明文中包括當時的背景,這段話所含的政治主張、對它的評價。
評價時對它基本肯定或基本否定,只要言之成理,自圓其說,均可同等得分。
限180字。超過200字要扣分。
解析 本題是一道開放式材料解析題,答案不唯一。回答好此題,首先應讀透材料,然后依據有效信息得出判斷:憲法草案報告提出的背景和主張是固定的,只要從材料中得出就可以了,而評價的答案是開放的,回答時只要按說明要求操作即可。此種開放式的答案一般都有肯定說、否定說、肯定否定兼顧說三種,考生可按自己對材料的理解選擇一種最認可、最有說服力的來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