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 歐洲的宗教改革
(政治上)民族國家發展 原因:新興資產階級新貴族反對教會和封建地主的特權地位,強烈要求分享政治權利。不滿教會的盤剝,希望建立強有力的國家政權,結束分裂割據的局面,參與海外競爭。一些國家的君主也想擺脫天主教會的束縛,加強中央集權,實現富國強兵
影響:獨立于世俗政權之外的天主教會就成為中央集權發展道路上的嚴重障礙,天主教會對西歐的控制受到挑戰
(思想文化) 文藝復興運動興起 原因,指導思想、內容、開始國、代表人物、代表作。
影響: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與觀念更新,開始對天主教會的統治形成強大沖擊
時間 16世紀
主要事件 德國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瑞士日內瓦加爾文宗教改革
英國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影響 政治上;打擊了天主教會的神權統治,它剝奪了教會在各國的政治、經濟權益,各國王權得到加強,有利于民族國家的發展
經濟上:確立了適應資產階級需要的倫理規范和生活方式,奪取了大量原屬教會的財 產,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精神文化:1、打破了天主教會精神壟斷,使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發展了人文主義。
2、幫助新教徒閱讀《圣經》,發展本民族文化,各國普遍重視教育,興辦學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學在內的學習科目,促進了西歐各國民族文化和教育事業的發展
3、傳播了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旗幟(尼、英資產階級革命
目的 建立適應于民族國家發展的“民族教會”或適應于資產階級興起需要的“廉價教會”。
實質 是一場西歐資 產階級在宗教外衣掩飾下發動的反對封建統治和羅馬教會的政治運動
為什么西歐早期的反封建斗爭采取了宗教“異端”的形式?
(1)是由天主教大一統的神權統治格局決定的。在當時 ,天主教神權是歐洲最大的封建主,也是支配著各國封建政治的重要權力,還是壟斷了整個思想文化與教育的意識形態。人們思想和行動都受到天主教會的嚴格控制,新興資產階級還找 不到更為先進的思想武器來批判封建主義同時,為了將具有濃厚宗教信仰的民眾發動起來,也需要為這一斗爭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2)當時歐洲資本主義還不很發達,資產階級力量比較弱小,他們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在反封建斗爭中,他們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無力通過大規模的革命手段實現自己的愿望
(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點決定的。加爾文教否定羅馬教皇的權威,主張建立民主的教會,這些思想和 資產階級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武器。
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原因 1、根本原因:15~16世紀,德意志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2、主要原因:羅馬教廷對德意志的神權統治和經濟搜刮主要原因
3、直接原因導火線: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贖罪券
目的 擺脫羅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進民族復興的本國教會
時間 1517年開始
經過 1、開始:“九十五條論綱”
時間:1517年
內容:教皇無權免罪,他只能宣示和確證上帝對罪行的赦免
實行當錢落入錢箱丁當一響,貪婪和愛財的欲念就會增加
基督教徒凡誠 心懺悔者,不用免罪符也可以赦罪免罰。
意義:揭開了宗教改革開始的序幕,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對羅馬教廷的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