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 歐洲的宗教改革
內容 1、斷絕英國教會在行政和經濟上與羅馬教廷的關系
2、規定國王為英國最高首腦, 擁有任命教職、召開教會、審查教規的權力
3、保留天主教的教階制度,教義和儀式
4、沒收修道院財產歸王室所有。
特點 1、宗教改革由中央政府推動,自上而下地展開,國王 在改革中成為英國教會的最高領袖,有權任免教職和決定教義。亨利八世成為英國第一位國教最高首腦的國王;
2、沒有觸動天主教的教義和儀式,英國國教會成為封建專制統治的工具。
影響 1、擺脫了羅馬教權的桎梏,鞏固了日益強大的王權,
2、使英國基督教成為英國國教,教會成為封建專制統治的工具;
3、天主教 會被剝奪的大多財產落到新興資產階級手里,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
4、比較保守的,在宗教信仰和神學思想方面沒有實質性的變化,不利于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后 出現清教運動。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區別
相同點
(1)產生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條件相同,都是在西歐封建制度衰亡、資本主義萌芽和發展的歷史年代;
(2)它們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質,并把矛頭對準了天主教會;
(3)兩者都向古代尋求和吸取養料,人文主義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馬丁•路德從《羅馬書》中采用“因信稱義”信條并將之引申為“唯信稱義”;
(4)兩個運動在與統治者的關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義者需要教皇、國王、貴族和 富商的庇護;宗教改革與統治者關系更是緊密,馬丁•路德就是 得到薩克森選侯的保護,英國的宗教改革更是在亨利八世的領導下展開的。
以上這些相同點說明兩者之間存在順向關系,它們在同一時代的社會 矛盾推動下,互為條件、互相影響地發展起來
不同點
(1)在人的問題上,前者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而后者卻強調神的偉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為中心;
(2)在信仰與宗教寬容的問題上文藝復興是一個信仰與思想自由的運動,一開始就容忍了異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個為了自由的運動,各種形式的新教派,幾乎都以另一個權威來取代教皇的權威
(3)從核心內容上看: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宣揚資產階級人文主義世界觀,肯定人性,反對神權,以把人從神的桎梏中解放出來為最終目的;宗教改革中,馬丁•路德和加爾文主張“信仰得救”和簡化宗教儀式,建立適應時代要求的新教,但最終還承認神的存在。
(4)從形式上看:文藝復興是在“復興”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揚資產階級世界觀;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的宗教改革是資產階級披著宗教外衣的一場反封建的社會運動。
(5)從實質和影響看:文藝復興是新興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的宗教改革不僅是思想領域內的反封建斗爭,更是在宗教外衣下的新興資產階級反對以羅馬天主教會為代表的封建統治階級的政治運動,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開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