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業革命時代的浪漫情懷
投影:藝術特色:充滿時代精神,蘊涵革命力量
師:而后期的作品則開始具有浪漫主義色彩,更多地描繪自然美景和人的心靈,如后期作品有:《第六(田園)交響曲》、《第九(合唱)交響曲》 。
投影:后期:《第六(田園)交響曲》、《第九(合唱)交響曲》
這也許也跟人本身的心態有關。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往往會更有拼勁,而到了晚年,大多希望過平靜的生活,因此也會更傾向于和諧。也正因為這樣,他后期的作品才會更多描繪自然美景和人的心靈。《第九交響曲》 也成為“音樂文學上最偉大的杰作” 。
師:貝多芬有如此的成就,可是他的一生卻是相當坎坷的。
投影:
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時開始耳聾,晚年全聾,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并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里,依然堅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為共和理想奮臂吶喊,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
師:我們看這是貝多芬的助聽器。
投影:貝多芬的助聽器
師:二十六歲時開始耳聾,晚年全聾,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對我們而言,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境況?難以想象他還能為后人創作那么多優秀作品。可見他對生活的態度是何等的積極向上。那么我們呢?是不是更應該對生活充滿信心,積極的面對未來的生活呢?
答:……
投影:
貝多芬代表作品及特色
師: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影響,個性鮮明,較前人有了很大的發展。在音樂表現上,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貝多芬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圣”。
過渡: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訴諸于閱讀,音樂是聲音的藝術,訴諸于聽覺,美術是感觀的藝術,訴諸于視覺,浪漫主義之風吹向文學、音樂,也吹向了畫壇。
師:下面請同學們自學第三子目——浪漫主義的獅子,這部分實際是在介紹19世紀初歐洲浪漫主義美術的發展。
現在給大家2分鐘的時間把這個子目的內容看完,然后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師:我請一個同學來告訴我答案。
生:……
投影:表格
師:下面我們看這幅圖——《自由引導人民》,可他還有一個名字,誰會知道?
生:他還有一個名字叫《1830年7有28日》。
師:這是畫家德拉克洛瓦所作的。從他的作品的另一個名稱和這幅圖硝煙彌漫的戰斗場面,我們很顯然就知道,畫家這幅畫就是取材于1830年法國人民為推翻波旁王朝而進行的“七月革命”。
師:整幅畫場面氣勢磅礴,用生動的人物造型,豐富熾烈的色彩烘托出一種斗志昂揚的氣氛。德拉克的作品蕩氣回腸,富于激情,而他本人被稱為“浪漫主義獅子”。
總結:經過我們對文學、美術、音樂的了解,我們對工業革命時期的浪漫情懷已有所了解,那我問大家,我要把這內容概括起來,用什么方法較好呢?
投影:圖表
師:大家來完成圖表。
(下節課我再提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