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二歷史必修二會考復習
2、“海禁”政策及其影響(a b)
政策:明清王朝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和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的政策。
影響:妨礙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了資本原始積累,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生長,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使近代中國落后于西方。
【貳】
(一)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起
1、鴉片戰爭后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的標志及影響(a b)
標志:鴉片戰爭后中國手工棉紡織業的衰敗。
2、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產生時間、途徑與著名企業(a b)
時間:19世紀70年代前后。
途徑:①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買辦、商人、華僑等,投資于近代工礦企業。
②部分手工工場開始采用機器生產,轉變為近代工礦企業。
著名企業:方舉贊、孫英德:上海發昌機器廠;陳啟源:廣東南海繼昌隆繅絲廠
3、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主要特點(b c)
①地區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東南沿海②部門分布不平衡:絕大部分是輕工業。③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很小,力量弱④受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壓迫,發展艱難。
4、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的歷史條件、時間和著名實業家張謇、榮氏兄弟(a c)
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
歷史條件:①甲午戰爭后,帝國主義向中國大量輸出資本和商品,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
②“設廠自救”、“實業救國”思潮的出現(張謇); ③清政府放寬民間設廠的限制。
著名實業家及企業:①張謇:江蘇南通大生紗廠 ②榮宗敬、榮德生:江蘇無錫保興面粉廠
(二)民國年間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1、民族工業出現短暫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現(a c)
時間:民國初年(1912—1919)
原因:
正因素:
①辛亥革命為民族工業發展掃清了一些障礙;②中華民國的建立和南京臨時政府的推動(發展實業的法令)
③反帝愛國斗爭的推動(抵制日貨、提倡國貨)
④一戰的影響(列強暫時放松侵略)——主要原因
負因素:
① 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和掠奪
② 本國封建主義的束縛和壓迫
③ 官僚資本主義的政治壓迫和壟斷
④ 自然經濟
⑤ 社會動蕩
根本原因:處于兩半社會
主要表現:①實業團體不斷涌現
②海外投資增加
③新建廠礦多
④新增資本多
⑤紡織、面粉等輕工業發展快
⑥重工業有一定發展
2、國民黨統治后期民族工業發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a c)
時間:1945—1949年
原因:
①內戰的破壞
②法幣政策、外貿逆差、惡性通貨膨脹政策的影響
③官僚資本的壓迫
④美國的經濟侵略
⑤繁重的捐稅負擔
【叁】
(一)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1、中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的標志(a b)
1956年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三大改造的完成)
2、中共八大提出的全黨、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a b)
集中力量解決人民對于建立先進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之間的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之間的矛盾,把中國盡快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3、“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生產關系超越生產力發展水平)(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