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宋明理學學案
(2)理學的重心轉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實踐
思考: 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比較
相同點:
①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都是宋明理學的突出代表。
②兩者的思想實質都是以儒家的綱常倫紀來約束社會,維護專制統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不同點:
①程朱理學強調“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張通過“格物致知”的方法,體驗“天理”的存在,最終貫通明“理”,這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思想;
②陸王心學主張“心即理”。認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復良知,就能成為圣賢,是主觀唯心主義的思想。
【基礎自測訓練】
(一)單項選擇題
1.南宋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c
a.天體遠行法則 b.社會發展規律
c.傳統道德規范和等級秩序 d.“天人感應”理論
2、兩宋時期書院盛行,當時各位著名的理學家都曾在書院講學。下列關于書院的說法正確的是
a.開創了私人辦學的先河 b.受王安石變法的影響
c.注重傳統倫理道德的培養 d.評議時政、諷刺理學
3、下列不屬于北宋五子的是a
a、李翱 b、周敦頤 c、張載 d、程顥
4、下列哪位思想家最早提出了儒家的“道統”思想a
a.韓愈 b.周敦頤 c.張載 d.朱熹
5、王守仁“致良知”的學說。應該屬于下列哪一范疇 a
a.認識論 b.行動理論 c.社會政治思想 d.傳統倫理綱常
6南宋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他的理氣關系論主要吸收了誰的思想?b
a、張載 b、二程 c、周敦頤 d、李翱
(二)材料解析題
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敦頤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太極圖•易說》
材料二 張載說:“氣之聚散于太虛,猶冰凝于水,知太虛即氣,則無無!
——《正蒙•太和》
材料三 程顥說:“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萬物莫不有對,一陰一陽,一善一惡,陽長則陰消,善增則惡滅!
——《遺書》卷十一
材料四 朱熹認為,“靜亦動也。動靜如船在水中。動靜如船在水,潮至則動,潮退則靜”。
——《朱子語類》卷十二
請回答:以上四則材料包含了什么樣的哲學思想?由此你得到什么樣的啟發?試結合相關知識簡要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