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與老子
讓我們來了解這個思想不同尋常的人。
(一)老子其人
結合教材簡要了解老子其人:姓李,名耳,楚國人(今河南人),曾做過東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
結合清源山老君巖圖片了解老子的精神。全國老子像有幾千尊,以清源山的最為著名,同學們能理解其中的緣故嗎?(因為一來它的歷史悠久,是中國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至今已有上千年;二來它雕琢得十分傳神:特別是它的眼睛,它的眼神空空的,正應了老子的自然、無為、大象無形的思想,空洞的眼神實則洞察一切;這個老子在做什么呢?他什么都不做,甚至也不思考,他是無為的,不象其它的老子像或忙著煉丹,或騎著青牛匆匆趕往哪里。)
(二)老子的思想
學生活動:一邊閱讀教材,一邊結合幻燈出示的《老子》摘錄,歸納老子的基本思想。
道可道,非常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治大國若烹小鮮。
1、“道”的哲學概念
2、辯證法思想
3、無為而治的政治思想
解析:道是什么?(道是抽象的,難以用語言表達,只能體會,它是天地萬物的本源。道是老子哲學的最高概念。)
老子的思想有什么內在關聯處?(比如,老子為什么認為世界上最柔弱的東西可以駕馭最剛強的、無強于有呢?因為他在發現辯證法時洞察了物極必反的規律,所以他還說,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刑,大成若缺,大直如詘,大巧如拙;老子為什么主張無為而治?因為他看到自然界中無為、不爭的作用,柔弱勝于剛強,那么,人也當效仿自然,不要妄為。)
古為今用 如果說孔子的學說對今天的以德治國有指導意義,那么老子的觀點能否運用于今天呢? 1987年美國總統里根在國情咨文中引用了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引起了強烈反響,《老子》一書暢銷美國,一時“紐約紙貴”。同學們結合必修二所學的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經濟狀況和80年代里根的執政措施,想一想里根為什么會引用老子的治國主張?(1980年,里根當選,當時的背景是,因為二戰后運用凱恩斯主義指導經濟,70年代出現了經濟“滯脹”,主張減少政府干預的新自由主義抬頭。里根執政,實行“三個少”的改革,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放松政府對企業的管制,減少稅收,減少福利開支,政治無為的思想使美國經濟迅速好轉。)
回到剛才的選擇題,現在能夠理解為什么老子認為最理想的政府是人民不知道它做了些什么事的政府嗎?
【小結】這節課我們了解了春秋時期兩位思想家和他們的主張,到了戰國時期,中國思想界更是異彩紛呈,儒、墨、道、法、名、兵等家各執一詞,自成一派?梢哉f,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最自由、最活躍、最富有創造力的時代,這些思想家生前或“遑遑然如喪家之犬”;或騎青牛,過函谷,不知所終,然而,他們的思想沒有消失,這個偉大時代的不朽精神也不會消失!
【課后閱讀思考】閱讀《論語》和《老子》
上網閱讀評論孔子和老子的文章
有人認為孔子的思想有保守之處,老子的主張有消極的地方,你的看法呢?
〖教學反思〗
1.看圖學史是本課的一個特色。圖片比文字更直觀,且富有歷史感。在學習第一目“孔子及其學說”時讓學生先解讀一組圖片,初步形成對孔子生前身后的感性認識,為理性分析孔子思想做個鋪墊;在學習第二目“老子及其思想”時讓學生觀察“泉州老君巖”圖片,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都能感受到這尊雕像的精妙和老子的“無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