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例2 從根源、方式、影響等方面比較17~18世紀歐洲國家的改革與19世紀60~70年代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不同點。
講解 這是一道比較類型的思考題。主要考查學生比較思維能力的應用。首先應當明確題目給予比較的內容,然后再確定采用什么方式進行比較(橫向比較還是縱向比較)。通過對根源、方式、影響三個方面進行橫向比較,時間是從17~18世紀到19世紀六七十年代進行縱向比較。具體的比點是歐洲國家的革命或改革。這里比較的內容比較單一,只是歐洲國家的革命或改革,但是時間跨度大,有近2xx年的歷史,空間范圍要求廣,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從某一點入手,然后逐一進行比較。比如本題先從根源方面比較,然后再對方式進行比較,最后對影響進行比較,這樣才能對題目做出準確回答。在進行比較過程中一定要以史實為依據,史論結合,切忌空發議論的比較。
講解 ①根據:前者因資產階級革命嚴重地沖擊封建制度,封建專制統治岌岌可危,為了鞏固統治,歐洲有許多國家著手進行了改革。后者資本主義經濟有了較大發展,資產階級要求進一步掃除障礙,加快發展的步伐,鞏固資產階級的統治,于是各地區和國家紛紛出現了資產階級改革和革命浪潮。②方式(或途徑);前者主要是統治階級采取的不同措施,實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后者是通過多數國家以戰爭的方式進行的,有的還具有民族解放運動的性質。③影響:前者加強了封建專制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上實現了富國強兵,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但這只是各國向資本主義前進的最初步驟,后因多種原因而發展中斷。這一時期雖然進行了多次的殖民戰爭,但基本上是商業戰爭。后者使一系列國家進入了資本主義階段,資本主義制度在全世界確立起來。資產階級征服全球活動也加劇,從而初步形成進步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