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激素調節
從植物的向性運動現象中領會“向性運動”的概念。并通過對比學會區分向性運動與感性運動。
1、通過實物展示,形成感性認識并激發學習興趣。
2、通過創設情境,既聯系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生物的應激性),又為新知識(植物的向性運動)的呈現作了鋪墊。
3、通過現象對比,加深概念理解,并激發學生發現生活中有關植物的向性運動現象的熱情。
【探究準備】結合達爾文的向光性實驗設計重點介紹“如何提出假設”和“如何預期實驗結果”以及在設計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再展示“一個比較完整的實驗設計方案一般包括的內容”。
(附在后面)
了解實驗設計方案一般包括的內容和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奠定理論基礎,對學生的實驗設計提出規范性的要求。(遵循科學性、單一變量、對照性、可行性、簡便性等基本原則。)
二、生長素的發現
【探究】提供模擬“生長素發現過程”的實驗用具:紙盒兩個、種子、錫箔、牙簽若干支、剪刀、臺燈,讓學生根據提出的探究問題,按照探究活動表格所設計的內容,以小組形式開展探究性學習,并完成表格內容的填寫。
探究問題: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尖端。
【探究】小組成員討論、分工協作,模擬實驗過程并完成表格填寫。
1、 通過模擬設計實驗,有助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進行交流,對學生的思維過程起到了一定的導向作用。
2、通過模擬設計實驗,創設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空間,突出了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要求。
3、 通過學生模擬科學探究過程,變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變接受學習為發現學習,使新課程教改的精神和要求落到實處。
【探究成果展示和評價】讓學生小組代表展示和闡述本小組的實驗設計,引導其他學生對該小組的設計進行評價。
【設疑】從達爾文的向光性實驗中看到沒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長不彎曲?如何證明尖端能產生某種物質,這種物質能促進胚芽鞘的生長呢?
【演示課件】瓊脂塊對比實驗,引導學生明確該物質的合成部位、作用部位、運輸方式、運輸方向,并由此引出生長素名稱。
【歸納】根據科學家發現生長素的經典實驗的結論,誰能總結出科學實驗設計的基本思路?(實驗—假說—驗證—結論),并讓學生以填表的形式鞏固這些經典實驗的重要結論。
【課堂小結】
通過達爾文、溫特、郭葛等科學家的出色工作,無可辯駁地證明了:感光部位(胚芽鞘的尖端);生長素的產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生長素的作用部位(尖端以下的部分);生長素的運輸方式(主動運輸);生長素的運輸方向(極性運輸、橫向運輸)。
小組代表展示和闡述本小組的實驗設計,其他學生對該小組的設計進行評價。
及時小結升華情感
學生分析
教師點撥
1、 通過學生互評以及教師對學生的創新思維給予充分的肯定,培養了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實驗設計能力的形成。
2、通過師生合作和多媒體課件的使用,突破本節的重點和難點。
3、通過歸納科學家發現生長素的全過程和讓學生填寫經典實驗的結論,讓學生對一項科學成果的取得離不開幾代科學家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和不畏困難、對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學精神形成深刻的認識。
4、通過歸納科學實驗設計的基本思路,使學生初步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和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