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
尿素排出體外的途徑主要是什么?
(回答:排尿,排汗。)
不含氮部分還會發生什么變化?
(回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并釋放能量,也可以合成糖類和脂肪。)
實例:用氨基酸飼養饑餓的動物,發現肝糖元含量升高,說明了什么?(氨基酸可轉化為肝糖元。)
用氨基酸飼養動物,發現體內存積脂肪,說明了什么?(氨基酸可轉化為脂肪。)
小結:(略。)
過渡: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三大營養物質進入人和動物體內后的代謝過程,那么,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四、脂類代謝
(學生預習。)
提問:①食物中的脂類主要是什么?(回答:脂肪。)還有少量的什么?(回答:磷脂、膽固醇。)
②脂肪的來源如何?
提問:脂肪在消化道消化成什么物質(屏顯脂肪在人和動物體內變化圖解)?(回答:甘油、脂肪酸。)主要由毛細淋巴管吸收,經淋巴循環進入血液循環,在肝臟處再度合成什么?(回答:脂肪。)隨血液循環到全身各組織器官,發生什么變化呢?
回答:①儲存在皮下結締組織腸系膜等處(如肥肉,板油等)
在肝臟和肌肉等處再度分解為甘油、脂肪酸,然后徹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能量或轉變為糖元(如冬眠的動物、鳥類遷徙時)。〕
講述:1克脂肪氧化分解所釋放的能量約38.9kj,1克糖元1氧化分解時所釋放的能量約17.15kj。但糖是主要的供能物質,當糖供能不足時靠脂肪分解供能。
實例:①食脂類物質過多,加上脂類代謝出現障礙,使血脂升高,會導致血管硬化、高血壓、膽結石等。
②正常情況下,多余脂肪在肝臟內合成脂蛋白,將脂肪運出肝細胞,如果肝臟功能下降,或是脂蛋白合成原料--磷脂供應不足,造成脂肪在肝臟內堆積,形成脂肪肝,長期發展下去便導致肝硬化。
五、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的關系
(學生預習。)
提問:同一細胞內,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的關系是什么?
回答:同時進行,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共同形成一個協調統一的過程。)
三大營養物質代謝關系體現在哪些方面?
(回答:糖類、脂類、蛋白質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教師說明:①在人和動物體內,脂肪一般不能轉化為氨基酸,而在一些植物和微生物中可以轉化。
②糖類、脂類、蛋白質之間的轉化是有條件的。例如,糖類在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可大量轉化為脂肪,脂肪不能大量轉化為糖類。
③糖類、脂類、蛋白質之間還相互制約。例如,正常情況下,糖是供能的主要物質,但糖供應不足或糖代謝障礙時,由脂肪和蛋白質供能;當糖類和脂肪攝入都不足時,蛋白質分解增加,反之減少。)
小結:三大營養物質之間的相互聯系、轉化和制約是機體對生存條件,特別是對食物狀況的適應,這就是生命系統能動性的表現。
五、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與人體健康
(學生預習。)
講述并回答:①食物中的糖類,肝糖元分解,非糖物質轉化。
②80~120 mg/dl。
③頭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蒼白、四肢無力等低血糖早期癥狀;喝一杯濃糖水;驚厥、昏迷;因為腦組織供能不足;靜脈輸入葡萄糖溶液。
④糖從尿中排出。
⑤食物、非脂類物質轉化。
⑤不對,脂肪肝是脂類代謝不正常引起的。
⑦食物中的蛋白質,轉氨基作用,自身蛋白質分解。
⑧提示:從必需氨基酸、含氮平衡兩方面回答。
總結:(略。)
練習與反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