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膜──系統的邊界 教學設計
三、教具使用
教具主要包括幻燈片、電腦課件、學生實驗等,對于教具的使用,主要依據直觀性、科學性的原則,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直觀教具的使用力求能夠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并在此基礎上積極思考。因此在教學中我盡量創設條件,運用直觀教具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本節課有些內容直觀性差,比較抽象,難于理解。如難點之一細胞膜的功能,我不僅借助微機設計了動畫、視頻,借以演示生活現象,從而化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而且設計了學生動手做死與活的玉米種子胚被紅墨水染色的實驗,親身感受細胞膜的功能。將難點一一突破。教具的使用將在教學程序中具體闡述。
四、教學程序
本節課主要圍繞細胞膜的成份與功能展開的。我分為四個環節來設計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言在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留下懸念。本節課的導言我采用設疑的方法。提出問題(1)不論是微小的細菌還是高大的喬木,不論是低等的原生動物還是高智商的在座各位,都是由什么構成的?(2)細胞有什么功能?(3)細胞結構有哪些?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回答這些問題,而進入新知識的學習細胞膜──系統的邊界。
2.引導探索,學習新知
(1)植物細胞的細胞壁
因為這部分知識比較簡單,而且學生也很熟悉,因此我主要采用提問的方法,你認為細胞最外面的結構是什么?讓學生得出結論,植物細胞的細胞壁,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主要是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回憶細菌的細胞壁的成份。教師點評后總結,注意點評學生的思維習慣。
植物細胞的細胞壁,它們沒有生命活動的特殊功能。能知道細胞壁的成分與功能就可以了,重點討論的是“系統的邊界”,系統的邊界是什么?這里的答案就只有一個──細胞膜。自然過渡到下一個知識點。
(2)細胞膜的功能
這部分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知識抽象,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所以我主要采用講授法并借助電腦動畫、真實的錄相來演示相應過程以及讓學生親自動手做死與活的玉米種子胚被紅墨水染色的實驗,非常直觀、形象、生動,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會充滿好奇并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仔細觀察并積極思考,這時教師給與適當的指導,積極設疑,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即有利于組織教學又利于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符合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規律,把難點分散、轉化,便于學生接受、掌握細胞膜的功能。
學生學完這些知識后,并不能把它和成分聯系起來,這就需要教師作為橋梁,幫助學生把知識聯系起來,進入新知識的學習。我們知道有什么樣的結構才可能具有什么樣功能,功能與結構是相適應的,結構又與成分相適應,那么,細胞膜具有什么樣的結構與成分才能完成上述的功能呢?鑒于細胞膜的結構我們還會在第四章詳細學習,我們這里主要來研究細胞膜的成分。
(3)細胞膜的成分
通過重溫科學家的探索過程,教師給出相關的資料,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更容易理解這部分,能加深對新知識的掌握,增強學生依據科學實驗史料建構生物學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