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學案)
5.感性認識比理性認識可靠 ( )
[析] 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有正確的和錯誤的,所以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都有正誤之分。
在二者都正確的前提下,理性認識比感性認識更可靠。
二、創造必要條件 認識事物本質
1.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不可等同)
(1)占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感性材料。
①為什么要占有大量的、可靠的感性材料?現象是人門的先導,感性認識是整個認識的起點,認識事物的本質及規律只能從認識它的現象開始。
②要占有什么樣的感性材料?(有質和量的要求) 不是任何感性認識都能上升到理性認識。只有具備十分豐富,且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感性認識才有可能上升為理性認識。
---- 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只是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_______。
③人們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徑是:參加______。 就個人來說,可以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使用他人提供的各種資料。
(2)運用 _________________ 對感性材料進行 __________。
思維方法 加工對象 加工工作 加工任務
分析、篩選 分主次
分析、鑒別 辨別真偽
綜合思考、總體研究 找聯系(找共性)
從表面深入本質 抓本質
點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是先后發生的,而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思維過程。這一過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開動腦筋的過程,是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進行 _____ 與 _____ 的思考過程。
[判斷說理] 感性認識的總和就是理性認識 ( )
[析] ×。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現象的認識,是認識的低級階段;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的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是飛躍,是質變,不是“總和”。只有對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制作,才能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對于認識事物的本質,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同樣重要 ( )
[點撥] 第一個條件是基礎、前提,但它只提供了飛躍的可能性;而第二個條件才是關鍵。
2.創造兩個條件,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 ……(略)
3.方法論意義: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創造兩個條件,認識事物的本質、規律。
三、深化認識 發展認識
1.對具體事物的認識,需要實踐和認識的多次反復、提高。
(1)認識過程的兩次飛躍 (見書p22)
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飛躍(認識的根本任務)是:人們在_______的基礎上發揮 _____ 的作用,實現由__________ 上升到 __________。
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認識的根本目的)是:把__________再回到_____ 中去,______實踐,并接受實踐的檢驗,使之修正和完善。
[點撥] 兩次飛躍的區別
①內涵不同:……
②兩次飛躍實現的原因不同:實現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飛躍的原因是:第一、從現象和本質、規律的區別來講,認識了現象不等于認識了本質、規律。第二、從認識的程度、水平來講,理性認識比感性認識更正確、更可靠、更深刻。第三、從認識的作用來看,正確的理性認識能更好地指導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