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教案
第一節 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教案
第一框 矛盾就是對立統一
從容說課
第一,本課是對第二課內容的進一步展開,側重提示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即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矛盾雙方的聯系,講述對立統一規律最基本的、常識性的內容。對立統一規律在唯物辯證法中居于辯護者 核心的地位,是把握唯物辯證法的“鑰匙‘和關鍵,同時也為學習和理解全 各課內容提供了根本的方法——矛盾分析法。
第二,第一框主要講矛盾的概念。它內容較為抽象,學生又是第一次接觸,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以講讀為主,輔以議論、談話等方法,并借助多媒體,穿插漫畫、圖、詩等,以增強教學效果。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通過教學,使學生識記矛盾、“對立”“統一”的基本含義,理解矛盾的概念,并能通過多種實例對矛盾的概念加以闡釋。
能力方面
主要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因為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規律——對立統一規律,同時也是人們進行辨證思維時必須遵循的根本規律。故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并使學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具體——抽象——具體”的科學方法。
覺悟方面
通過對“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原理的教學,使學生明確,沒有一定的條件,矛盾雙方是不會轉化的,從而認識到無論在個人成長或是在社會進步、國家發展等各個方面,都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創造條件,促使矛盾向著有利方向轉化。
教學重、難點
矛盾的含義,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方法
對于難點問題的教學。采用由具體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體的教學思路。即先從具體事例入手,通過分析,概括出矛盾概念,然后運用矛盾概念去分析一些具體的事例。舉例中注意運用比較的方法。整個教學以講讀為主,輔以討論、談話等方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先聽一個故事,古畫《一只蒼蠅》的來歷:三國時代,吳國出了個有名的畫家,名叫曹不興。他的作品形神兼備,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有一次,吳主孫權叫曹不興給他畫一幅屏風。當時,曹不人剛喝了幾杯酒,拿起筆來,右手不聽使喚,一不小心在漂亮的畫絹上濺落了一個小墨點。曹不興不禁嚇了一跳。他知道孫權性情暴躁,弄污了他的畫絹,可不是鬧著玩的。怎么辦呢?曹不興緊張地反復思索對策。突然,他心里一亮,想出了一個絕妙的點子。他急速揮毫,很快就畫好了。后來,孫權把那幅屏風畫要了去看,他發現屏風上畫的是一籃楊梅,在籃子旁邊有一只小蒼蠅,似乎正在爬動。他就用衣袖對著它揮動一下,想把蒼蠅趕走,不料卻揮圣手,他畫的蒼蠅,孤有還以為是真的呢!”于是就賞賜給他許多東西。
同學們,你們最初肯定為曹不興的不小心而擔心,但隨著故事的深入又為曹不興的因禍得福而感到高興。這其中的禍與福是對立統一的關系,是矛盾。那么,哲學上講的矛盾是什么?如何正確理解?這就是本框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