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教案
[師]但是,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并非這么簡單,尤其對于理解社會領域中的相互依存,
更是如此。比如:中美之間就存在著相互依存的關系,中國在現代化建設中,需要美國的資金和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美國也需要中國這個潛在的大市場,中美兩國能夠簽署同意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協議,使中國“入世”的愿望成為現實,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同時,我們還應看到這種依存是有條件的,那就是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國際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中美之間存在著廣泛的共同利益。離開這一條件談依存是十分荒謬的。
又如:疾病和健康也是對立統一的關系,二者相互依存表現在:飽嘗疾病的痛苦,才知
道健康的可貴;假如我們雙目失明,我們才知道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能看見這美好的世界,有多么的幸福。
接下來我們分析矛盾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情形。(多媒體顯示一組圖畫:“蘇東坡改
對聯”)
[師]這幾幅圖的意思是什么?
[生]這幾幅圖反映了蘇東坡前后思想的一些變化。他從開始時的“妄自尊大”到后來“謙
虛認錯”進而“決心改正”。
[師]不錯。蘇東坡一開始時驕傲自滿,自以為了不起,后來由于老人的請教使他醒悟,
認識到自己學識有限,因此,他發憤學習,刻苦攻讀,終于成為北宋著名的文學家。這其中蘊含著什么哲學道理?
[生]由驕傲自滿到謙虛攻讀,這是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轉化。
[師]這種轉化是無條件的,對嗎?(這一設問,其目的在于加深學生對轉化的條件性的理解,也就是進行反面強調。)
[生]不對,矛盾雙方的轉化必須依據一定的條件。蘇東坡轉化的條件就是老人的請教。
[師]是的。矛盾雙方的依存是一定條件下的依存,矛盾雙方的轉化也要依據一定的條件。
如“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數學運算中的加與減、乘與除、乘方和開方等,講的都是這個道理。沒有一定的條件,矛盾雙方就不可能轉化。同學們還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生]比如“塞翁失馬”的故事,講的就是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好
事與壞事相互轉化的道理。
[師]正確。不過,我要說明的一點是:這個故事里所說的好事與壞事,都是從家庭狹隘
利益的角度出發來衡量的,同我們衡量好事、壞事的標準不同。但它確實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和杰出思想家從實際生活經驗中已初步認識到了好事與壞事可以相互轉化的辯證原理。
[生]“樂極生悲”說的也是這個哲理。
[生]胖和瘦也可以相互轉化,胖要變瘦,條件是吃減肥藥或參加體育鍛煉;瘦要變胖,
就多吃高脂肪、高能量的食品。(其他同學笑,但很有道理。)
[師]其實,例子很多。高考就是大家關心的一件事情,高考也有喜與憂。考出高分是喜,
落榜是憂;考取名牌大學是喜,入學后學習成績下降是憂;上了重點大學分數線而被錄取為普通高校時憂,發憤圖強,大學學習成績優異,畢業分配如意時喜,喜與憂相互轉化。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們國家實現了由窮到富的變化,其主要條件就是:以鄧小平理論
為指導,實行了改革開放。
難易在一定條件下也相互轉化。“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也難矣。人之為
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在今天看來,我想同學們對這段話一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