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識記:
①內因:哲學上把事物的內部矛盾叫內因;
②外因:哲學上把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外因;
理解:列舉實例,分析說明內因和外因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能力方面:
⑴邏輯思維能力:本知識是第四課的第一框題,承擔著與第二、三課銜接的任務,同時又為下一框題的學習奠定理論基礎。本框題首先概括了前二課的內在聯系,提出“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矛盾著的雙方既對立又統一,推動了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然后過渡到將要闡述的內容“事物的變化、發展,既離不開事物的內部矛盾,也離不開事物的外部矛盾”,最后指出“內因和外因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各知識點環環相扣,邏輯思維嚴密,通過這種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⑵辯證思維能力:通過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內因、外因的作用,分析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提高辯證思維能力。
覺悟方面
正確分析推動事物發展的原因,認識到內因是變化的根據,批判形而上學的外因論,既不能否認外因的作用,又要反對外因決定論。
教學重點
內因和外因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不同,即內因和外因的相互關系問題。
教學難點
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教學方法
閱讀——議論——講授相結合。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1)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聯系的還是彼此孤立的?
(2)世界上的事物是靜止的還是變化發展的?
(3)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是什么?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導入新課
通過二、三課的學習,我們明確了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聯系、變化發展的,要學會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通過第三課的學習,我們掌握了矛盾分析的方法。當我們深入分析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的時候,新的問題又層出不窮。如:事物為什么變化、發展?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是在事物的外部,還是在事物的內部?事物是怎樣變化、發展的?事物的變化、
發展是雜亂無章的,還是有其基本的狀態或形式?事物變化、發展的道路和方向是怎樣的?事物的變化、發展是毫無方向和趨勢可循,還是有其總的方向和趨勢?這些問題我們將在第四課的學習中一一得到正確的回答。
第四課 正確認識事物發展的原因、狀態和趨勢
(指導學生閱讀本課的引言部分。)
上面我們所列舉的問題就是引言提出的問題。這也正是唯物辯證法所要研究和回答的問題——事物發展的原因、狀態和趨勢。我們應當運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對事物變化、發展的原因、狀態和趨勢進行深入的、具體的分析。
第一節 事物發展的原因
一、矛盾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請同學們根據閱讀提綱閱讀教材第 l18頁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教師在學生閱讀、討論的基礎上進行重點分析講解。)
閱讀提綱:
(l)雞蛋變成小雞的過程是不是發展? (是)
(2)要實現這個發展過程,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種蛋和適宜的溫度)
(3)這些條件在孵小雞的過程中是什么關系? (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