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世界的本質
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所謂“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就是說,物質具有客觀實在性,無論人們是否感受它或是否承認它的存在,它都客觀地存在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
所謂“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就是說物質具有可知性,能被人們所反映、所認識。
教材引用列寧名言高度概括了哲學上所講的物質的本質含義:第一,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第二,物質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第三,物質具有可知性。
綜上所述,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一切客觀存在著的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某一種具體的物質形態。只有牢牢掌握了這一點,我們才能進一步領悟:無論是天地自然,還是從大自然中孕育而來的人類社會,它們在本質上都是物質的。
◇思維拓展:哲學上的物質概念與具體的物質形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二者的聯系:第一,二者是緊密聯系的。物質是從萬事萬物即具體的物質形態中概括抽象出來的,是萬事萬物的本質屬性,如果離開萬事萬物,即離開具體的物質形態,就沒有了物質。可見,物質只存在于具體的物質形態中,而萬事萬物即具體的物質形態則是物質的具體表現。第二,二者又是有區別的。物質所概括和抽象的僅僅是具體物質形態的共同特性,而具體的物質形態除了這一共同的唯一特性即客觀實在性以外,還有其自身的個別屬性,正因為如此,我們就絕不能用物質代替具體的物質形態,否則就看不到世界的豐富多彩;同樣,也不能用具體的物質形態代替物質,否則又會抹殺世界的物質性。物質是不生不滅、永恒存在的,而具體的物質形態則有生有滅。第三,物質和具體的物質形態的關系是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抽象和具體的關系,而不是多數和少數、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課堂練習:
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據此回答1~2題。
1.這里的“客觀實在”是( )
a.世界上萬事萬物的總和 b.自然界中客觀事物的共同屬性
c.所有有形的物體 d.萬事萬物共同的屬性
2.下列選項屬于物質范疇的是:①人腦 ②基本路線 ③生產關系 ④思想觀念 ⑤國家⑥辯證唯物主義( )
a.①③⑤ r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答案:1.d 2.a 解析:第1題,客觀實在是萬事萬物共同的屬性,故選d;第2題,②④⑥都是主觀的,①③⑤符合題意。
(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課堂探究3(p30):(1)人類社會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質條件?
(2)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環境到人類的社會環境、由古猿的群體結構到人類的社會結構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