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世界的本質
(1)生產力是人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進行物質資料生產的能力,它包括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三個基本要素。
生產力是客觀的,任何一代人、一個社會,都只能在前一代人、前一個社會形成的生產力的基礎上向前發展,人們不能隨心所欲地選擇,也不能隨心所欲地發展。
(2)生產關系是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結成的人與人之問的關系。
生產關系包括三個方面: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產品分配形式。生產關系也是客觀的,任何社會的生產關系都只能由社會生產力來決定。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發展又不平衡,既有一部分現代化工業,也有大量落后于現代化水平的工業;既有一部分經濟發達地區,又有廣大的不發達地區;既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科學技術,又表現出科學技術水平普遍不高。
可見,生產方式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客觀性。
◇課堂練習:
黨的xx大報告指出:“堅持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長期穩定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據此回答1~2題。
4.我國農村實行的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并不是由人隨意規定的,而是由我國農村的生產力水平決定的。這說明( )
a、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 b、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主要標志 c、生產關系的具體形式是由社會生產力水平決定的d、生產關系是一種經濟關系
5.我國農村的生產力水平決定了必須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這一事實說明( )
a、社會是客觀世界發展的必然結果 b、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客觀的
c、自然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d、生產力的發展是客觀的
答案:4.c 5.b 解析:第1題,a、b、d項說法不符合題意,故選c;第2題,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構成了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故選b。
第二學時 本課學習內容自主探究(二)
第二框題 認識運動 把握規律
【導學內容】
(一)、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
◇課堂探究4(p31):(1)談談你對《易傳》這句話的理解。
(2)想一想,物質和運動是什么關系?
◇探究提示:(1)《易傳》這句話揭示了自然界運動的規律性。
(2)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
◇結論4、(1)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
(2)物質與運動的關系。
a、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
從物體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的變化,從生命有機體的新陳代謝到社會生產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和變化之中。任何具體的物質形態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