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場合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課堂練習:
“由于事物范圍的極其廣大,發展的無限性,所以,在一定場合為普遍性的東西,而在另一場合則變為特殊性。”這表明()
a、矛盾是客觀的,是固定不變的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隨著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
答案:c
解析:此題考查對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相互轉化觀點的理解,因為矛盾普遍性與矛盾特殊性的區分是相對的,隨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故c是正確選項,a項表述有誤,b、d項不符合題意。
(2)掌握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也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理論依據。
①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各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原則的哲學基礎。
因為,馬克思主義揭示了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對于各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是每個國家都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是,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國情,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因此,只有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找到適合自己國情的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
②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運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了“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把馬列主義(普遍性)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特殊性)相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③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鮮明地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統一。具體地說,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一方面,要堅持社會主義的共同特征和基本原則(普遍性);另一方面,又要立足于本國的實際,從我國的國情出發,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中國自己的特色(特殊性)。
◇課堂練習:
鄧小平多次強調,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其哲學依據是()
a、矛盾既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
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觀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
d.個性寓于共性之中,共性包含著個性
答案:c
解析:此題考查了對矛盾普遍性與矛盾特殊性關系原理的理解,材料的哲學依據是矛盾普遍性與矛盾特殊性的相互聯結,c項是正確選項,b項本身正確,但不符合題意,a、d項表述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