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我們的民族精神教案1
119
明。這個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來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壯大的精神動力,是凝聚各族人民的精神之魂,也是中國人民在未來歲月里薪火相傳、繼往開來的不竭精神之源。
第二框“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共設三目,即“薪火相傳,越燃越旺”,“永遠高擎中華民族的精神火炬”和“書寫中華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第一目“薪火相傳,越燃越旺”。
第一目下面是活動導入。民族精神的形成和發展是隨著時代和實踐的不斷發展而不斷豐富和發展的。這也就是說,中華民族精神不是靜止的而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這既是對上文的總結,也有開啟下文之意。
近百年來,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主要體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艱苦奮斗的歷程中。教材分別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兩個階段進行論述。
在新民主主義時期,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品格、浩然正氣和艱苦奮斗的精神,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
在長征途中,物質極其匱乏,甚至連基本的生存條件都不具備。但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軍將士戰勝了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終于實現了自己的戰略目標,靠的就是黨的正確領導,靠的就是全黨全軍堅強團結和軍民之間的大團結,靠的就是紅軍將士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敵人壓倒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長征途中,紅軍所經歷的艱難困苦是世所罕見的。但是,千難萬險壓不倒紅軍將士。沒有氣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長征的勝利是不可能的。長征所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這種精神,不是空穴來風,不是無源之水,而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所凝聚而成的百折不撓、自強不息民族精神的繼承與發展,是中華優秀文化和優良品格所內在包含的精神力量的集中展示。在結合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講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時,既要講繼承又要講發展,請注意把這種內在的關聯性情景化、過程化、具體化。為了說明這一點,教材以點帶面的方式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讓學生加深感悟。
新中國成立后,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特別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共產黨繼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不斷為中華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時代內容,把民族精神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這也就是說,中國共產黨不僅弘揚而且賦予民族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把弘揚與培育兩方面辯證統一起來。教材中列舉的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大慶精神、抗洪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等,無不體現了弘揚與培育兩方面的統一。為了更好地說明這一點,教材安排了一個探究活動。
通過這一目的學習,力求讓學生感悟:中華民族精神既源遠流長又與時俱進;既包括民族優良傳統,又包括黨領導人民在長期革命斗爭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一系列崇高精神;正是依靠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等民族精神的強大支撐,中國人民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