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我們的民族精神教案1
120
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正是依靠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大慶精神等民族精神的強大支撐,中國人民才戰勝各種艱難險阻,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
第二目“永遠高擎中華民族的精神火炬”。
第二目主要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采取總一分的方式加以闡述。
首先結合世界文化相互激蕩的形勢和始終保持全體人民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的要求,提出“把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
接著,從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增強綜合國力、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三個方面加以論述。
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發展壯大,不僅取決于經濟、科技發展水平,而且取決于民族的綜合素質。作為綜合素質內在組成部分和集中體現的民族精神,能夠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保持生命力的源泉,具有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功能。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對日趨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的綜合素質,以民族精神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激發中華兒女開拓創新、奮發圖強的意志和力量,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斗,尤為重要。
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華,是民族文化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離開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缺乏生命力和創造力。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力量的核心,在綜合國力競爭中處于至關重要的地位,已成為決定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因素。綜合國力既包括經濟實力、技術實力等物質力量,同時也包括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強大的精神力量不僅可以促進物質力量的發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質力量更好地發揮作用。綜合國力的競爭,不僅僅是經濟、科技和軍事實力的競爭,而且也是民族精神力量的競爭。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應對外國敵對勢力西化、分化戰略的需要,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要求。對社會主義國家實施西化、分化一直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圖謀。蘇聯解體、東歐劇變都與沒有應對好資本主義國家的西化、分化的圖謀有密切的關系。蘇聯解體后,世界格局從美蘇爭霸的“兩家人”向“多家村”變化,從美國拍板定音的“家長制”向“群言堂”變化。美國不愿意看到這種朝多極化發展的趨勢。美國的決策者和一些仍未放棄冷戰思維的人認為,世界上沒有可以與美國匹敵的對手。只要美國愿意,它就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全世界;只要美國希望,它就可以調動全世界的輿論。它推出的《新世紀國家安全戰略》,明確提出美國的目標是領導整個世界,決不允許出現向它的“領導地位”提出挑戰的國家或國家集團。他們不愿意看到社會主義中國強大起來,繼續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圖謀。前幾年,他們害怕中國實力增長太快,會對他們造成威脅,便大肆鼓吹“中國威脅論”,后來又鼓吹“中國崩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