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綜合
等到蘇峻謀反的時候,劉超代替趙胤擔任左衛將軍。當時京師非常混亂,朝里的士人都讓自己的家人到東邊外地躲避災難。義興劉超原先的屬官想接走劉超的家眷,可是劉超不聽,把妻子兒女都安排在宮內。等到王師遭到失敗,王導讓劉超擔任右衛將軍,親自侍奉成帝。成帝當時年齡只有八歲,即使在幽禁困厄的時候,劉超仍然教授成帝《孝經》《論語》。溫嶠等來到,蘇峻開始猜疑朝中的官員,劉超和皇帝關系密切,蘇峻更加懷疑他。后來王導逃離,劉超和懷德縣令匡術、建康縣令管旆等秘密商議,打算帶著皇帝出逃。沒有到約定的日期,事情泄露,蘇峻派任讓帶領軍隊抓捕劉超和鐘雅。皇帝抱著任讓悲傷地哭著說:“你還我的侍中、右衛!”任讓沒有聽從詔令,于是殺害了他們。等到蘇峻叛亂被平定,因為任讓和陶侃有老交情,陶侃特別想不殺他,于是向皇帝請求(赦免任讓)。皇帝說:“任讓是殺我侍中、右衛的人,不能原諒。”因此殺了任讓。等到劉超將要改葬的時候,皇帝悲痛地想念他,下詔遷到離京城近的高處安葬,讓自己出入的時候都能看見他的墳墓。追贈他為衛尉,謚號忠。劉超天性謙恭謹慎,歷經三位皇帝,一直擔任機密的官職,并且蒙受皇帝的恩遇,也并沒有因為受到寵愛而驕橫諂媚,所以士人都非常尊敬他。
文言文閱讀(二)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劉曄字子揚,淮南成德人,漢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汝南許劭名知人,避地揚州,稱曄有佐世之才。
揚士多輕俠狡桀。鄭寶最驍果,才力過人,一方所憚。欲驅略百姓越赴江表,以曄高族名人,欲強逼曄使唱導此謀。曄時年二十余,心內憂之,而未有緣。會太祖遣使詣州,有所案問。曄往見,為論事勢,要將與歸,駐止數日。寶果從數百人赍牛酒來候使,曄令家僮將其眾坐中門外,為設酒飯;與寶于內宴飲。密勒健兒,令因行觴而斫寶。寶性不甘酒,視候甚明,觴者不敢發。曄因自引取佩刀斫殺寶,眾皆驚怖,走還營。曄委其部曲與廬江太守劉勛。
時劉勛兵強于江、淮之間。孫策惡之,遣使卑辭厚幣。以書說勛曰:“上繚宗民,數欺下國,忿之有年矣。擊之,路不便,愿因大國伐之。上繚甚實,得之可以富國,請出兵為外援。”勛信之,又得策珠寶、葛越,喜悅。外內盡賀,而曄獨否。勛問其故,對曰:“上繚雖小,城堅池深,不可旬日而舉,則兵疲于外,而國內虛。策乘虛而襲我,則后不能獨守。是將軍進屈于敵,退無所歸。若軍必出,禍今至矣。”勛不從。興兵伐上繚,策果襲其后。勛窮,遂奔太祖。
太祖至壽春,時廬江界有山賊陳策,眾數萬人,臨險而守。先時遣偏將致誅,莫能禽克。太祖問群下,可伐與不。曄曰:“策等小豎,因亂赴險,遂相依為強耳,非有爵命威信相伏也。偏將資輕,而中國未夷,故策敢據險以守。今天下略定,后伏先誅。夫畏死趨賞,愚知所同。豈況明公之德,東征西怨,先開賞募,大兵臨之,令宣之日,軍門啟而虜自潰矣。”太祖笑曰:“卿言近之!”遂遣猛將在前,大軍在后,至則克策,如曄所度。
太和六年,以疾拜太中大夫。在位二年遜位,薨。謚曰景侯。(選自《三國志卷十四•魏書十四》)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