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綜合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解析 ③是皇帝對李時勉的要求。④是李時勉官復原職。⑥是李時勉對待學生愛護幫助。
答案 a
14.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李時勉侍奉幾代君王,始終以天下為己任,敢于直言進諫,盡管遭受多種打擊,卻始終不改初衷。
b.李時勉被王振誣陷,是他的同事李繼向太后的父親孫忠求助,太后告訴皇帝真相,李時勉才得以釋放。
c.李時勉在替皇帝講學后,得到皇帝的贊賞。于是他多次上疏希望能換一個官職,但皇帝卻始終沒有答應。
d.李時勉治學嚴謹,一絲不茍,對學生既要求嚴格又關心體貼,贏得學生的尊敬,培養的人才超過以前。
解析 “致仕”是辭官,即告老還鄉,不是更換職位。
答案 c
15.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爾小臣敢觸先帝!疏何語?趣言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乃太息,稱時勉忠,立赦之,復官侍讀。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振銜之,廉其短,無所得。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你一個小小臣子竟然敢抵觸先帝!你的奏疏中說了什么?趕快說出來。
(2)宣帝于是嘆息,稱贊時勉忠誠,立即赦免了他,官復侍讀一職。
(3)王振對他懷恨在心,查訪(搜尋)他的缺點(短處、不足),一無所得。
參考譯文
李時勉,名懋,江西安福人。性格剛正硬直,意氣慷慨,把天下當做自己的責任。明成祖打算遷都北京,當時正招引邊遠地方的人。而李時勉上疏說建都的種種不妥,以及邊遠小國前
來進貢的人不應該讓他們集體居住在京城。這些言論觸犯了皇帝的心意,(皇帝很生氣)。等怒氣稍息,又看李時勉另外一些言論,大多切中時弊,皇帝生氣地將奏疏扔在地上;過后又再拿來兩次細看,最終多數建議都予以施行。
洪熙元年又上疏談論事情。仁宗非常生氣,將李時勉傳喚到便殿,李時勉回答時仍沒有絲毫屈服。仁宗命武士用金瓜擊打他,肋骨被打斷了三根,拖出去時差點死了。第二天,將李時勉改任為交阯道御史,下令讓他每天審訊一名囚犯,談一件事情。李時勉仍多次上奏章,于是仁宗將他關進錦衣衛的牢獄中。當時李時勉對錦衣衛的一個千戶有恩情,這個千戶剛好來到獄中,暗地里找來醫生,用海外的血竭為他治療,李時勉才得以不死。
宣帝即位時已經成年,有人說到時勉得罪先帝的種種情狀。宣帝非常生氣,命令使者:“將李時勉綁來,我要親自審訊,一定要殺了他。”過后,又命令王指揮即刻將李時勉直接綁到西市斬首,不必進宮。王指揮從宮殿西旁門出去,而前一次派出的使者已經綁著李時勉從東旁門進來,兩人沒有碰上。宣帝遠遠地看見罵道:“你一個小小臣子竟然敢抵觸先帝!你的奏疏中說了什么?趕快說出來。”時勉叩頭說:“帝王居喪期間不宜親近妃嬪,皇太子不宜疏遠左右的大臣。”宣帝聽后,怒色稍微好轉。宣帝讓他全部說完,他回答說:“我該死,不能完全記得。”宣帝怒氣更加緩解,說:“這暫時很難一時說清,草稿在哪?”他回答說:“我燒了。”宣帝于是嘆息,稱贊時勉忠誠,立即赦免了他,官復侍讀一職。等到王指揮從獄中回來,時勉已經穿好官服戴好官帽站在殿階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