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綜合
李時勉,名懋,安福人。性剛鯁,慨然以天下為己任。成祖決計都北京,時方招徠遠人。而時勉言營建之非,及遠國入貢人不宜使群居輦下。忤帝意。已,觀其他說,多中時病,抵之地;復取視者再,卒多施行。
洪熙元年復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對不屈。命武士撲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幾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慮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錦衣衛獄。時勉于錦衣千戶某有恩,千戶適蒞獄,密召醫,療以海外血竭,得不死。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時勉得罪先帝狀。帝震怒,命使者:“縛以來,朕親鞫,必殺之。”已,又令王指揮即縛斬西市,毋入見。王指揮出端西旁門,而前使者已縛時勉從端東旁門入,不相值。帝遙見罵曰:“爾小臣敢觸先帝!疏何語?趣言之。”時勉叩頭曰:“臣言諒暗中不宜近妃嬪,皇太子不宜遠左右。”帝聞言,色稍霽。帝令盡陳之。對曰:“臣惶懼不能悉記。”帝意益解,曰:“是第難言耳,草安在?”對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稱時勉忠,立赦之,復官侍讀。比王指揮詣獄還,則時勉已襲冠帶立階前矣。
初,時勉請改建國學。帝命王振往視,時勉待振無加禮。振銜之,廉其短,無所得。時勉嘗芟彝倫堂樹旁枝,振遂言時勉擅伐官樹入家。取中旨,與司業趙琬、掌饌金鑒并枷國子監前。方盛暑,枷三日不解。監生李貴等千余人詣闕乞貸,呼聲徹殿庭。 助教李繼請解于會昌侯孫忠。忠,皇太后父也。忠生日,太后使人賜忠家。忠附奏太后,太后為言此帝。帝初不知也,立釋之。繼不拘栓柙,時勉嘗規勸之。繼不能盡用,然心感時勉言,至是竟得其助。
九年,帝視學。時勉進講《尚書》,辭旨清朗。帝悅,賜予有加。連疏乞致仕,不允。十二年春乃得請。朝臣及國子生餞都門外者幾千人,或遠送至登舟,候舟發乃去。
時勉為祭酒六年,訓勵甚切。崇廉耳,抑奔競,別賢否,示勸懲。諸生貧不能婚葬者,節省餐錢為贍給。督令讀書,燈火達旦,吟誦聲不絕,人才盛于昔時。
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朕親鞫,必殺之 鞫:審問
b.不相值 值:逢著
c.比王指揮詣獄還 比:等到
d.監生李貴等千余人詣闕乞貸 貸:推卸
解析 貸:寬免,饒恕。
答案 d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①命武士撲以金瓜②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
b.①時勉于錦衣千戶某有恩②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c.①太后為言此帝②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
d.①候舟發乃去②今君乃亡趙走燕
解析 b項都是介詞,對、對于。a項介詞,用/介詞,因為。c項介詞,替/動詞,做。d項副詞,才/副詞,竟然。
答案 b
13.下列句子全都表現李時勉“性剛鯁”的一組是 ( )
①時勉言營建之非,及遠國入貢人不宜使群居輦下 ②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對不屈 ③命日慮一囚,言一事 ④比王指揮詣獄還,則時勉已襲冠帶立階前矣 ⑤帝命王振往視,時勉待振無加禮 ⑥諸生貧不能婚葬者,節省餐錢為贍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