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綜合
這時劉勛的兵力在江淮之間是很強大的。孫策非常厭惡他,便派遣使者攜帶厚禮,送信勸說劉勛說:“上繚的土著宗族屢次欺負我方,我惱恨他們已有好幾年。現(xiàn)在我去襲擊它,路途多有不便,希望借助您的力量來討伐它。上繚非常富有,得到它可以使國庫富足,請您出兵作為外援。”劉勛相信了孫策的話,又得到孫策送來的珠寶、葛布等珍貴禮物,很是高興。內(nèi)外官員都來慶賀,而劉曄獨獨不這樣認為。劉勛詢問他為什么,劉曄回答說:“上繚雖小,但城池堅固,很難進攻,防守容易,不是十幾天就能攻克的,攻擊太久了就會造成在外作戰(zhàn)的士兵疲憊,而自己國內(nèi)空虛的局面。如果那時孫策乘虛襲擊我們,我們的后方肯定堅守不住。這樣將軍前進則被敵人挫敗,后退又沒有歸路。如果您執(zhí)意出兵,災禍現(xiàn)在就到了。”劉勛不聽從劉曄的勸阻,興兵攻打上繚,孫策果然襲擊劉勛的后方。劉勛窮困窘迫,只好投奔太祖。
太祖到達壽春縣,這時廬江郡境內(nèi)有山賊陳策,手下有幾萬民眾,依憑險要地勢據(jù)守。以前曾經(jīng)派遣副將前去進剿,沒有能夠攻克。太祖詢問部下可不可以討伐山賊。劉曄說:“陳策這些毛賊,是趁著動亂而跑到這里的,他們依靠險惡的地形而形成強大的力量,而且沒有什么爵位來得到民眾信服的。以前派去剿滅他們的副將資望太輕,而中原地區(qū)又尚未平定,所以陳策敢于憑借險要堅守。現(xiàn)在天下初步平定,可以先征討后降服。大凡畏懼死亡、追求獎賞的心理,無論上面的智者和下面的愚民都是相同的,更何況明公如此仁德,已是向東征討而西方抱怨大軍不來,現(xiàn)在先公開進行賞賜招募,以大軍相威逼,只要詔令一宣布,陳策軍營就會大門四開而賊兵自行潰散了。”太祖笑著說:“您說的還頗有些道理!”隨即派遣猛將在前先行,大軍殿后,一到那里就收服了陳策,完全如同劉曄所預料的那樣。
太和六年,劉曄因病拜官太中大夫。在職兩年便辭官了,就在這時他去世了,謚號為景侯。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題。
鮮于侁,字子駿,閬州人。性莊重,力學,舉進士。慶歷中,天下旱,詔求言。侁推災變所由興,又條當世之失有四,其辭懇實。唐介與同鄉(xiāng)里,稱其名于上官,交章論薦。調黟令,奸民汪氏富而狠,橫里中因事抵法,群吏羅拜曰:“汪族敗前令不少,今不舍,后當貽患。”侁怒,立杖之,惡類屏跡。
通判綿州。綿處蜀左,吏狃貪成風,至課卒伍供薪炭、芻豆,鬻果蔬多取贏直。侁一切弗取,郡守以下效之。萬年令不任職,系囚累百,府使往治,數(shù)日,空其獄。除利州路轉運判官。“助役法”行,詔諸路各定所役緡錢,利州轉運使李瑜定四十萬。侁爭之曰:“利州民貧地瘠,半此可矣。”瑜不從。時諸路役錢皆未就,神宗是侁議,諭司農(nóng)曾布使頒以為式。因黜瑜,而升侁副使。部民不請青苗錢,安石遣吏廉按,且詰侁不散之故。侁曰:“青苗之法,愿取則與,民自不愿,豈能強之哉!”
周永懿守利州,貪虐不法。前使者畏其兇,莫敢問,侁捕械于獄,流之衡湘。二稅輸絹綿,侁奏聽民以畸零納直。其后有李元輔者,輒變而多取之,父老流涕曰:“老運使之法,何可改?”蓋侁之侄師中亦居是職,故稱“老”以別之。徙京東西路,河決澶淵,而議欲勿塞,侁言:“東州匯澤惟兩濼,夏秋雨淫,猶溢而害,若縱大河注其中,民為魚矣。”作《議河書》上之,神宗嘉納。時王安石、呂惠卿當路,正人多不容。侁曰:“吾有薦舉之權,而當路非賢,恥也。”故凡所薦皆守道背時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