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意識的本質和作用 第二框 意識的能動作用
【學生】:意識的本質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能動反映。
【教師】:意識作為“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它有什么樣的作用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第二框 意識的能動作用(板書)
◇課堂探究一:為什么說最蹩腳的建筑師也要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馬克思的這段話說明了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人比蜜蜂高明的地方,在于人能用意識指導自己的行動,有計劃、有目的地去進行改造世界的活動。動物也能改變環境,造出精美的蜂房,但這只是一種自然本能,不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而人則不同,人具有主觀能動性,人的意識具有能動作用。
1、意識在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能動作用。(板書)
◇課堂探究二:暢談對上海世博會的了解
【學生】分組交流:
【視頻、圖片資料】
登錄中國XX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官方網站
XX年上海世博會概況
時 間: XX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 點: 上海市中心黃浦江兩岸,南浦大橋和盧浦大橋之間的濱江地區
主 題: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副主題: 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經濟的繁榮 城市科技的創新 城市社區的重塑 城市和鄉村的互動
目 標: 吸引20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7000萬人次的參觀者
觀看上海世博會規劃方案(ppt)
世博園區規劃圖、世博會規劃區規劃結構圖、世博會規劃區土地使用規劃圖等
請學生圍繞資料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進而理解人類意識活動的目的性、計劃性和主動創造性、自覺選擇性。
(1)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人們在反映客觀世界的時候,總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動機,在實施行動之前要預先制定藍圖、目標、行動方式和行動步驟等,這與動物純粹無目的的本能的活動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2) 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的、有選擇的,并不是客觀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當人們的實踐活動需要時,人們才會去主動地反映它。
人的意識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它不僅能夠“復制”當前的對象,而且能夠追溯過去、推測未來,能夠創造一個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教師】:
(1)意識具有能動地認識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板書)
◇課堂探究三: 圖說上海的變遷(小組交流搜集到的各個時期上海的圖片)
【學生】:從上海的變遷中感受到了……
【教師】:
非洲島國毛里求斯有兩種特有的生物——渡渡鳥和大顱欖樹,渡渡鳥身體很大,行動遲緩,不會飛,樣子有點丑陋;大顱欖樹是一種珍貴的樹木,樹干挺拔,木質堅挺,樹冠秀美,渡渡鳥喜歡在大顱欖樹林中生活,建窩孵蛋。渡渡鳥經過的地方,大顱欖樹總是綠葉繁密,幼苗出壯。16、17世紀,歐洲人來到毛里求斯,不會飛的渡渡鳥被捕殺,1681年,最后一只渡渡鳥被殺,奇怪的是渡渡鳥滅絕后,大顱欖樹也日趨稀少,到了80年代,毛里求斯只剩下了13棵大顱欖樹。這種珍貴的樹種眼看就要從地球上消失了,令生態學家們深感焦慮,搶救大顱欖樹成了一項緊急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