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2016高效學習方案政治考點專項:經濟世界市場
(1)中國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是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
首先,商品經濟的產生和發展,是對外開放的最初原因。
其次,由于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需要巨大的商品銷售市場和廣闊的原料產地,在國際范圍內調劑各種物資余缺,使國與國之間的生產與消費緊密地結合起來。國與國之間生產與消費在世界范圍內的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客觀上要求一切國家從閉關自守走向對外開放。
第三,新技術革命的蓬勃興起,使社會生產力得到巨大提高,國際分工進一步加強,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聯系,已從原有的商品交換廣泛滲透到生產協作,技術、信息交流,資金融通和勞務合作等各個領域。
(2)中國實行對外開放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中國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
①市場經濟的開放性要求實行對外開放
開放性是指市場不是封閉的,從全國來看,是一個統一的大市場,而且是同世界市場聯系在一起的。開放性不僅表現在國內各地區、各部門、各企業之間,也表現在國家之間。這是因為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的發展,已經將世界經濟聯成一個統一整體。處在這個統一整體中的任何國家都必須實行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開放有利于同其他國家互通有無,調劑余缺;開放有利于揚長避短,優勢互補,充分利用國際資源來發展自己。
②市場經濟的競爭性要求實行對外開放
市場經濟的竟爭性是指在經濟活動中,參加者之間存在著廣泛的競爭。竟爭是商品經濟的產物,在商品經濟條件下,每個商品生產者為了各自的經濟利益,必然要展開競爭。市場經濟是社會化的商品經濟。競爭是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還是發展市場經濟的活力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不例外。而要真正實現競爭的壓力、動力效果就必須對外開放。只有達到了“工廠為各地生產,零部件在全世界擇優配套,用戶在全球范圍內擇優選購,誰的商品最優,誰就可以在全球得到用戶”的開放局面,才能使競爭
性真正得以體現。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格局中,只有努力使我國市場經濟與國際市場接軌,讓所有企業都參與國際高水平的競爭,在竟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才能加速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所以,競爭是我國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條件。
(3)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
這是因為:
①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而我國現在所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比較落后,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因此,必須加快發展生產力,逐步實現現代化。
②要實現現代化,我國有許多有利的條件,但也面臨不少困難。第一,人力資源豐富,但勞動力的整體素質較低,大多數勞動者的科學文化水平較低,很難適應現代化建設的要求。第二,我國自然資源比較豐富,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小。第三,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和積累,我國已擁有比較雄厚的物質基礎,但是資金缺乏一直是長期困擾我們的突出問題,尤其對科技教育、能源、農業、交通等方面的投資嚴重不足。第四,我國的總體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還相當落后。第五,教育事業遠不算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