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2016高效學習方案政治考點專項:經濟是市場的主體
③消極方面:對于企業的所有者、經營者、勞動者來說,都不是好事,在破產過程中,都會有不同的利益損失。企業破產有利有弊,利大于弊;要規范破產。
④企業破產的目的——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
(4)正確認識“兼并”和“破產”:
①企業的兼并和破產只是一種經濟現象,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接受優勝劣汰選擇的有效形式,是我國企業進行改革的必然結果,是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
②兼并和破產是價值規律作用的結果,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是優化產業結構,發展市場經濟的有力杠桿。
③兼并和破產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兼并和破產的目的是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
④兼并和破產是一把雙刃劍
兼并和破產對企業與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作用和意義。特別對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質量,發展市場經濟無疑是強有力的經濟杠桿。
但是,兼并和破產又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過度兼并會形成壟斷;企業的破產會導致失業、職工下崗等現象,不利于社會的穩定,又要防止通過破產逃避金融債務。所以要不斷完善兼并和破產制度。
⑤企業的兼并和破產不僅僅存在于資本主義國家,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也存在著兼并和破產。恰恰是通過兼并和破產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符合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有利于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充分發揮。
●誤區警示
1.企業利潤的增加一定會帶來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2.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一定會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解析:1和2都是錯誤的。此題需理解經濟效益與企業利潤和生產成本的關系:企業的經濟效益是企業的生產總值同生產成本之間的比例關系,從數值上講是一個相對數;而利潤是生產總值超過生產成本的差額,從數值上講是一個絕對數。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意味著用同樣數量的資源消耗,可以生產出更多的商品和勞務,企業獲取的利潤也就越多。可見,企業經濟效益與利潤成正比關系,與生產成本成反比關系。但企業利潤增加,并不意味著企業經濟效益就一定提高。因為,利潤與經濟效益的關系是復雜多樣的。
①當利潤增加而生產成本不變,或生產成本增長的幅度低于利潤增加的幅度時,企業經濟效益就會提高;
②當利潤與生產成本以同等幅度增加時,企業經濟效益保持不變;
③當生產成本增長的幅度高于利潤增加的幅度時,企業經濟效益不但不會提高反而會下降。因此,企業利潤的增加、生產成本的降低不一定會帶來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3.企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一定會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解析:這種說法錯誤。此題涉及經濟效益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要提高勞動生產率就是要在單位時間內來表示,以盡量少的活勞動消耗生產盡量多的勞動產品。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活勞動的消耗,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益。但卻不能說,只要提高勞動生產率,就一定會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因為,經濟效益的提高,不僅反映在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活勞動的消耗,還反映在必須節約物化勞動的消耗。同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提高經濟效益還要注意面向市場,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提高產品的質量等。因此,企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不一定會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