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
第一位推銷員空手而歸,說和尚們嘲笑他傻:我們沒有頭發,哪用得著梳子?
第二位推銷員向和尚宣傳梳子有保健功能,即使沒有頭發,也能止癢活血。他賣了十來把梳子。
第三位推銷員對廟里的住持說:瞧,女香客們拜佛磕頭時,把頭發都磕亂了……他建議:廟里何不備些梳子,讓香客們磕完頭可以整理發容,使她們感受到寺廟的關愛,以后就會常常來燒香。于是他推銷了上百把梳子。
第四位推銷員對住持說:廟里經常接受捐贈,得給施主一些紀念品,梳子很便宜,若刻上“積善梳”,再冠以廟名和主持的親筆簽名,就變成珍貴禮品了。住持聽后連稱“善哉”,于是決定將上千把梳子全部買下,還簽了長期訂單。
請你就“把梳子賣給和尚”這事談感想。
案例提示:想象是一種驚人的思維能力。合理的科學的想象是指立足已知事實,根據已知的規律充分發揮人的思維潛能,創造性地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合理的想象和創造性思維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極為有益。
辯證的否定觀要我們具有創新意識,這也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要求。辯證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1.辯證否定的革命批判精神。
世界永遠處在不停地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任何事物對它發生的那個時代和那些條件說來,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對它自己內部逐漸發展起來的新的、更高的條件來說,它就變成過時的和沒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讓位于更高的階段,而這個更高的階段也要走向衰落和滅亡。
因此,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
(1)事物的存在對于它賴以產生的歷史條件來說是有理由的、必然的。
例如,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盡管奴隸社會的生產關系是極端野蠻和殘酷的,但在它剛剛產生的一段時間內,它取代原始社會則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進步,是適合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當時勞動能夠提供剩余產品,戰爭中的俘虜不再殺掉,保護了勞動力,有利于生產的發展并促進了社會分工,所以奴隸社會的存在是必要的、合理的。
(2)事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條件的變化,原來存在的理由就會喪失。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條件的變化,肯定的事物都會失去自己存在的必要性,失去自己存在的合理性,新的富有生命力的東西就會起來代替正在衰亡的東西。奴隸社會對原始社會來說是歷史的一大進步,但這種生產關系是以十分殘酷的剝削和壓迫為基礎的。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奴隸社會終因阻礙生產力的發展而喪失自己的合理性,被封建制度取而代之。
(3)沒有否定就沒有質變,就沒有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只有經過否定,事物才能向前發展,所以說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
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具有創新意識。
(1)課件展示:《司馬光砸缸》
思考給我們的哲學啟示?
案例提示:司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規讓人脫離水,而是打破水缸,讓水脫離人。按常規是人脫離水,而司馬光則是打破了常規,讓水脫離人,這正是逆向思維、創新思維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