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2018高效學習方案政治考點專項:經濟
①善耕者出價太低 ②谷物非交換之物
③牛羊非剩余之物 ④牛羊非交換之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點評:本題應選c。交換是在產品出現剩余以后出現的,產品的剩余是交換的前提;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商品交換不成功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產品沒剩余,二是不等價。
●考點突破
商品的基本屬性是全課最基本的內容,以后教材中的一系列內容,都離不開這個基本內容,因此這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1.商品的使用價值
(1)商品的使用價值是指:商品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
(2)不同商品的使用價值在質上是不同的,不能相互比較。
(3)使用價值有兩種含義:一是指商品的有用性;一是指商品本身,即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把一個商品說成是一個使用價值。
(4)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它反映的是人和物的關系,而不反映社會的生產關系。
(5)使用價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屬性。商品具有使用價值的屬性,但除了商品以外,其他物品或者勞動產品也可能有使用價值。如陽光、空氣等都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
2.商品的價值
(l)商品價值的概念:商品的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正確理解“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人類勞動既有差別又無差別。比如,生產一件上衣的勞動與生產50公斤小麥的勞動,所用的工具、原材料、生產方式等均有不同,從此意義上看,二者是不同的勞動。但二者在生產過程中都耗費了一定量的體力和腦力,都是勞動的產品和結晶,單純從勞動力的耗費上看,兩種勞動并無差別。我們就把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叫做商品的價值。
(2)價值在質上是相同的,所以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較。價值是商品交換的根據和基礎,沒有價值,商品之間就不能比較和交換。
(3)商品的價值是在商品交換中實現的。商品的價值不能自我表現出來,必須通過交換,由另一種商品表現出來。
(4)價值是商品的特有屬性、共有屬性和本質屬性。
特有屬性是指只有商品才有價值,非商品不具有價值:共有屬性是指凡商品都有價值,無價值就不是商品;本質屬性是指商品的特殊本質是由價值決定的,即商品之所以成為商品是由價值屬性決定的,而不是由別的屬性決定的。
(5)商品的價值通過交換價值表現出來
①交換價值首先表現為一種使用價值與另一種使用價值的量的比例。
②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價值決定交換價值。商品的價值必須通過交換價值表現出來。
③對“1把斧子=15千克大米”公式的理解:
a等號右邊的商品是等號左邊商品的交換價值。
b這種交換的本質是:商品生產者勞動的交換;基礎是商品的價值。
c兩種商品單位價值量不等,但價值總量相等。
3.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統一體,兩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
(1)作為商品,它必須既有使用價值又有價值,二者缺一不可。
第一,商品的價值離不開使用價值,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就一定沒有價值,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是商品價值存在的前提。
第二,有價值的東西一定有使用價值。
第三,商品的使用價值也不能離開價值,離開價值的使用價值就不是商品。
(2)二者的區別:
第一,含義不同。商品的使用價值是指商品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商品的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