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2019高效學習方案政治考點專項:經濟的儲蓄
我國有的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出于“為儲戶保密”的需要。有“一米線”的規定。到銀行辦理業務時要自覺與前面的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別人填寫單據時不要看,這是一種文明行為。
(3)儲蓄政策是實行儲蓄原則的根據,儲蓄原則是儲蓄政策的具體體現。
3.公民儲蓄存款的作用:
公民儲蓄存款,作為一種投資行為在國家的經濟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
(1)為國家積累資金,支援現代化建設。
銀行吸收個人暫時不用的貨幣成為儲蓄存款,貨幣在存入銀行的這一段時間,個人的消費資金不再以個人購買力形式出現,而被銀行利用,相應地增加社會可用資金總量,支持社會生產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積累的形成或增長。生產的發展又促進了群眾生活的改善,增加了存款的儲源,所以這種循環有利于支援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2)調節市場貨幣流通。
第一,從個人來說,支付給個人的勞動報酬,個人可以任意支配,但為了選購自己滿意的商品,留作后備,這部分資金要退出流通,成為在一定時間內被推遲的購買力。銀行通過吸收儲蓄,繼續作為資金投入流通。為了保護貨幣購買力和商品供應量的平衡,國家安排消費品供應時,要充分估計到在群眾可支配收入中,有多少可轉化為儲蓄存款,在安排消費的生產中,就可以相應地減少一部分消費品的生產和供應,保持貨幣流通量適應商品流通量的需要,從而穩定貨幣,調節流通。
第二,當購買力的增長超過了商品可供量時,國家通過開展儲蓄業務,把市場上多余的一部分貨幣采取信用回籠的方式吸收進來,使貨幣流通趨于正常,保持物價穩定。
第三,銀行吸收公民個人存款儲蓄,把這筆款轉化為生產、建設資金后,又支持市場某些緊缺商品的生產,增加更多的商品供應,促進貨幣購買力和商品供應的平衡。
(3)有利于培養科學合理的生活習慣,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隨著社會的發展,居民的貨幣收入逐步增加,人們的消費欲望也會上升,已開始從滿足最基本的吃穿向添置高檔耐用消費品轉化,使原有的消費結構發生了變化。但我國現在仍實行低工資制,要縮小這種消費欲望和購買力之間的差距,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也就是說需要經過一定的積蓄來完成,所以發展儲蓄,是幫助群眾有計劃安排收支,實現消費愿望的有效途徑。
●誤區警示
1.公民存款儲蓄越多越好
解析:公民的個人儲蓄存款,作為一種投資行為,在為國家經濟建設積累資金、調節市場貨幣流通以及幫助居民培養科學合理的生活習慣和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尤其是當出現經濟過熱、通貨膨脹時,儲蓄的增長會抑制通貨膨脹和經濟的過熱增長。但當出現經濟增長放緩、通貨緊縮時,用于儲蓄的錢多了,用于投資和消費的錢就會相應減少,不利于拉動經濟的增長。可見,儲蓄存款并不是越多越好。正確的做法是:當國家出現經濟增長過熱時,銀行應通過提高利率等手段吸引公民儲蓄,以抑制通貨膨脹和經濟的過快和過熱
增長;在物價持續走低、市場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國家必須通過降息、開征利息稅等措施,使居民分流一部分儲蓄,增加消費,擴大個人投資,形成投資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雙重拉動。
2.公民儲蓄存款完全是公民個人的私事
解析:這種說法不確切。雖然公民的存款儲蓄是公民的一種投資行為,存與不存、存多與存少、存在什么地方等,都是公民個人的私事。但是,公民的存款儲蓄,對國家的經濟生活也起著重大的作用。它可以為國家積累資金,支援現代化建設,也可以調節市場貨幣流通,穩定幣值。從這個角度講,公民的儲蓄不僅僅是個人的私事,它會影響到國家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