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教學設計
2、導入新課:
首先展示圖片——“鼎”,讓學生討論“鼎”的象征意義,引入第一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3、講授新課: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商的政治制度
⑴特點:①王位世襲制取代禪讓制
開創者:夏禹 第一個王朝(前2070年)
特點:國家機器——“家天下”
形式:兄終弟及\父子相傳(商朝)
②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官員
中央:相、卿士、卜、祝、史、師(職責)
地方上:封侯、伯 義務:納貢、征伐
⑵影響:對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度有直接的影響。
【學習探究】
⑴夏商時期的相權狀況意味著什么?(分別與禪讓時代和秦之后的王朝相比)
⑵侯、伯有幾重身份?既是隸屬中央的高官,又是地方上方國的首領(雙重身份)
二、西周的分封制與宗法制
1.西周的分封制(前1046年)
目的:鞏固西周統治
對象:王族、功臣、先代功臣
內容:周王封土地,諸侯盡義務
影響:擴大了周朝疆域
【學習探究】
分封制體現了森嚴了等級,維護這種等級制度,僅僅靠得是國家暴力機構嗎?如果不是,還要依靠什么制度?
2.宗法制度(建立在血緣關系的基礎上)
由來:原始社會的父系家長制
目的:確定和鞏固父系家長在本家族地位的穩定
特點:嫡長子繼承制度
影響:保證了貴族政治壟斷特權,有利于統治集團的穩定
3.分封制與宗法制之間的關系:
【學習探究】 楚莊王問鼎說明了什么?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4.、宗法制與分封制的衰落(西周后期~戰國末[秦])
原因:分封制的局限性:受封的諸侯有相對的獨立性(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等)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早期)
三、小結:春秋戰國(衰落)
夏商(形成、發展)
周宗法、分封(完善)
特點:有專制色彩;宗族血緣關系為主要維系手段,形成家國一體形式。
【課堂練習】
1、反映我國禪讓制被世襲制度所代替的史料是( )
a.《國語》中記載“防風后至,禹殺而戮之” b.《越絕書》 “禹穴之時,以銅為兵”
c.《左傳》“茫茫禹跡,劃為九州” d.《禮記》“天下為家…大人世及以為禮”
2、《史記》記載,楚莊王向周王“問鼎大小輕重”,其含義是( )
a.關注青銅鼎的鑄造 b.希望借助周王室爭霸
c.想替代周王號令天下 d.有與周王室平分天下的野心
3、“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度的規定,下列在相關范圍內一定能成為大宗的是( )
a.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b.周王室——周王嫡長子、嫡長孫
c.諸侯國——諸侯嫡長子、嫡長孫 d.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長子、嫡長孫
e.周王室——周王庶妻所生長子
4、孔子說:“殷因于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這句話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反映了什么問題?
5、西周實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度,各起了什么積極作用?為什么這種積極作用只是一時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