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1.孔子說:“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孔子這句話中的“禮”的主要含義是 ( )
a.禮儀 b.政權 c.風俗 d.政治制度
12.《荀子•儒效篇》記載:“(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有國,姬姓獨五十三人。”可見同姓親族是西周分封的主體。這些同姓親族受封時,周王會給他們( )
a. 封號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 土地和人口 d. 人口和鐵犁
13.史書中記載的“封建親戚,以藩屏周”所反映的是( )
a.封建制度的確立 b.實行分封制
c.行省制度的確立 d.郡縣制的實行
14.分封制使西周貴族集團形成了( )
a.“周王—卿—諸侯—士”的等級序列
b.“周王—諸侯—大夫—士”的等級序列
c.“周王—卿—士—諸侯”的等級序列
d.“周王—諸侯—士—卿”等級序列
15.依據西周的禮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諸侯七個,在春秋時期諸侯墓中出現九個鼎的現象,這說明( )
a.貴族生活更加腐化 b.當時人們更迷信
c.等級秩序遭到破壞 d.當時青銅鑄造業更發達
16.觀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規定,有資格繼承王位的是( )
妻妾 稱謂
妻 a.三哥(20歲)b.四哥(14歲)
妾一 c.大哥(25歲)
妾二 d.二哥(22歲)
17.通過宗法制的實行,西周形成一個龐大的宗族網!按笞谀苈市∽,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規定,下列在相關范圍內一定能夠成為大宗的是( )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長子、嫡長孫
③諸侯國:諸侯嫡長子、嫡長孫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長子、嫡長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下圖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關系,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為表里
b.宗法制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
c.通過分封制,建立起森嚴的等級序列
d.整套制度維系奴隸主正常統治,保證了社會性質的平穩轉型
19.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于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札記•王制篇》
材料二 天王適諸侯曰巡狩,諸侯朝與天子曰述職。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
──《盂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稱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為庶子。周王的嫡長子、嫡長孫一系有繼承王位的權利,稱其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對于大宗稱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長子、嫡長孫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類推,形成一個龐大的宗族網。小宗必須服從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