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鴉片戰爭
二、《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
1.攻占大沽、天津和《天津條約》的簽訂
2.英、法聯軍占領北京和《北京條約》的簽訂
三、俄國侵占我國北方大片領土
四、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教學過程
教師首先提問學生鴉片戰爭的影響。
一、英法發動侵略戰爭
1.英法美提出"修約"要求及實質
教師提問:①19世紀50年代,世界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迅速提高的生產力驅使資產階級向全球擴張,尋找更為廣闊的市場。英國侵略者滿以為中國廣闊的市場為他們敞開了。但是結果非常的卻不理想,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在講授鴉片貿易的背景時教師有所交代,所以學生回答此問題比較容易。
②既然結果不理想,英國采取了什么補救辦法呢?其結果又是如何呢?學生回答此問題比較容易。教師此時簡單介紹一下"修約"的內容,以強化學生的感情。
③通過以上的研究分析,請你們概括出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的原因。與鴉片戰爭發生的原因比較,是否一樣呢?
學生通過比較,很容易得出結論: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
2.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
教師指出,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還可以從戰爭的手段上來比較。引發學生思考。由此導出 "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
二、《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
1.攻占大沽、天津和《天津條約》的簽訂
閱讀教材中《天津條約》的主要內容,分析下面三個思考題:
①有否與第一批不平等條約相似的內容?②有哪些新增加的內容?③與鴉片戰爭后的不平等條約對比分析,《天津條約》使列強得到或擴大了哪些侵略權益?
學生經過分析思考,能夠得出正確的結論。
2.英、法聯軍占領北京和《北京條約》的簽訂
關于戰爭再起,教師首先提醒學生關于世界歷史上的兩個值得注意的事件:一個是1857年,資本主義國家發生了一次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再一個就是英國于1859年剛鎮壓了它的殖民地--印度的反英大起義。以使學生對戰爭再起有較清醒的認識。
關于《北京條約》的簽訂,由學生看書,掌握《北京條約》內容既可。
三、俄國侵占我國北方大片領土
教師首先介紹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美俄兩國的不同表現,然后由學生分析美國只是幫兇的原因。再分析俄國此時侵略中國的特點是什么?表現是什么?影響有什么?由學生回答。
四、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此問題有一定難度,教師要做出相應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