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課 開創外交新局面
【課堂教學與設計(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通過三張圖片的展示,引起學生探究歷史真相的興趣,并提出問題:圖片反映了70年代中國外交的哪幾件重大事件?
學生進行回答,然后教師對提問進行總結:大家都知道,進入到70年代,中國外交局面發生了重大的轉折,從而開創了中國外交的新局面,那么,這個時期我國究竟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怎樣取得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樣的重大意義?這就是我們這節課所要學習和探究的主要問題。從而導入新課。
二、講述內容
(一)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這一內容從國內外背景、恢復原因、恢復情況、恢復影響四方面進行解讀。
要求學生閱讀課文相關內容,進行總結歸納,引導學生從中國、發展中國家和美國三個角度分析,歸納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背景及原因,通過幻燈片展示。
至于恢復的具體情況由學生閱讀教材感知,不做具體分析。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產生什么影響呢?應從對中國、美國和國際社會三方面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二)中美、中日關系正常化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表明美國孤立中國政策破產,美國不得不重新審視對華政策,這為中美關系的改善創造了條件。那么中美關系是如何改善的呢?由此過渡到下一目。由于本目是本課的重點內容,故要進行詳細講解。
1、中美關系從緊張敵對到緩和
通過列舉史實說明中美兩國從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期間關系由緊張敵對到緩和的過程。加深對中美關系發生變化的認識,從而進一步歸納出關系緩和的原因。
2、緩和的原因:
教師補充相關材料,學生閱讀教材并回答,引導學生從中國、美國兩個方面分析中美關系出現緩和的原因,讓學生明確改善中美關系是兩國的共同要求,理解外交政策中的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總體歸納,并通過幻燈片展示。
3、緩和的過程:
既然改善中美關系是兩國的共同要求,那么中美關系是如何一步步緩和并最終實現正常化的呢? 通過填表格的形式讓學生了解中美兩國關系正常的過程。
在這一部分的講述過程中要突出尼克松訪華與《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及其對中美關系的重大影響,并據此提問:為什么說公報發表是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而不是說完全正常化的標志?由此延伸出中美的建交以及中美關系的焦點問題——中國臺灣問題,進而延伸到祖國和平統一問題,讓學生增強現實感和歷史使命感。并由此感悟中美關系發展的曲折性,為全面看待中美關系作鋪墊。最后,就中美關系要求學生課外進行探究——你如何看待中美關系?你對中美關系的未來有何展望?
由于中美關系的正常化直接導致了中日關系的改善,由此過渡到中日關系的正常化。
4、中日關系正常化
這一部分內容從中日關系改善的原因、過程、影響三方面來解讀,并指出當前中日關系的特點以及中日關系發展的最大障礙,即歷史問題。原因方面強調中美關系改善的促進作用,過程方面補充田中訪華對歷史問題表態的一些細節,為后面的問題作必要的鋪墊。
就中日之間的歷史問題提問,由學生自由討論并布置在課外進行探究,你認為日本對歷史問題進行深刻的反省了嗎?為什么?中日之間的歷史問題對兩國關系有何影響?你如何看中日關系的發展?
最后進行總結提問:70年代中美、中日關系的正常化具有怎樣的深遠影響呢?引出下一問題。